作为“衣食住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建设既撑起了城市延续发展的空间脉络,也构成了人流、物流及各类资源要素迁移流动的毛细血管,是民生所系、发展所需。
日前,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局长翁俊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详细介绍交通运输分局如何把握大湾区建设机遇,在提高交通品质、畅通外联通道、提升交通服务保障、优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积极作为,助力松山湖加快打造一流城市交通综合环境,推进园区与湾区城市交通联动发展。
积极抓好道路内外联通
更好融入区域交通体系
南方日报、南方+:交通建设水平事关区域发展与群众日常生活。过去一年,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在提升园区交通品质、便利群众出行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带来哪些新变化?
翁俊:2023年,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的目标,以交通强市建设为契机,以开展城市拥堵治理为抓手,不断改革创新,担当作为。
其中,分局积极抢抓窗口期推进道路联通,畅通外联通道,助力园区融入区域交通体系。借助莞深高速、常虎高速改扩建契机,统筹规划新建科苑路上跨莞深高速连接工业西路、沁园路高速桥下拓宽、屏安路下穿大有园互通3个节点,目前该项目已立项并有序推进。
加快推进园区与周边三镇断头路的打通工作,进一步优化园区路网结构,辐射带动周边镇发展。目前已打通状元路与石大路节点,工业西一路与石大路节点(慢行通道),另有6条园镇道路联通正密切跟进落实中。
此外,分局积极对接市交通部门,主动配合科学大道(一期)和佛凹支路加快建设,有效缓解南部环湖路段企业交通压力。
科学大道(一期)现场图
为服务园区广大人才,园区在南部片区和中部片区新增2个候机楼停靠点,新开通2条园区至深圳北站、深圳罗湖客运班线;新开通1条跨市公交区间快线,并增加园区停靠站点,新开通4条公交区间线及3条大站快线,有效提升园区到市内外主要交通站场的公交连接度和服务覆盖面。同时,2023年园区共开通22条“定制公交”,服务18家企业,运送企业员工约6万人次。
黄花风铃木接驳
松湖烟雨景区摆渡线
为保障园区市民停车需求,近年来,园区持续增加公共停车位供给。在特殊时段如节假日期间,园区客流量、车流量激增,分局协同景区附近的产业园等开放更多公共停车位,并在风铃木花季及“五一”“十一”假期,推出“共享停车+公交接驳”措施往返于景点与停车场之间,接送游客超过2.1万人次,缓解市民出游松山湖“停车难”问题。
松山湖北站 A 出口新建站台
同时,园区正全力升级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大科学装置区与园区干道沿线交通引导标牌;升级建设园区第二批8座新式公交站台,提升市民办事、上学、购物消费等热门地段的公交候车体验,并安装公交到站播报信息屏,更加便利群众公交出行。
围绕企业需求,分局积极协调企业周边镇村,通过新建辅路工程,解决部分重大产业项目出入口问题,获得企业的来信表扬。2023年,分局共协助指导21家园区企业(地块)项目做好出入口设置工作,切实保障企业施工及投产工作顺利开展。
开展道路交通综合整治
切实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南方日报、南方+:近年来,松山湖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与人才在此工作生活,与此同时,园区的交通压力也日渐增大。未来将如何让园区市民群众出行更畅通?
翁俊:根据道路监控统计,园区交通拥堵情况主要集中在各主要路口(上下班高峰期),以及风景区(节假日期间)附近。为此,我们重点突破,进一步提高交通品质,提升市民的出行获得感。
为加快园区拥堵治理,分局牵头协同交警、城管等部门,采取信控优化、违停执法、拥堵点改造、慢行完善、断头路打通等长短结合方式,切实改善园区重点企业周边拥堵状况。目前第一批拥堵节点正在施工,其中工业南路右转新城路的展宽建设改造工程将在1月底完工。
工业南路-新城路节点已进场施工
同时分局牵头园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制定完成园区道路综合整治5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年超额完成14.5公里道路品质提升,并谋划片区级交通综合环境,如开展北部片区综合交通环境提升工程,围绕慢行系统、公交设施、过街设施、绿化环境提升等开展整体谋划,为欢乐海岸(展演中心)、社区医院的高品质投入使用做好交通服务保障。
接下来,松山湖将成立以园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园区道路交通工作领导小组,推动高效开展综合交通工作的谋划和落实,通过专班跟进、定期会商、跟踪评估等措施,提高交通工作的部门协同效能。
拥堵节点现场调研
此外,分局通过园区交通运行监测团队,长期跟踪分析园区交通运行状况,预测预警交通拥堵节点,完善科学治堵手段。如协调交警持续优化灯控信号配时、加大违停管理力度,推动交警部门执行迎宾路、新城大道,工业东路,环湖路等重点路段的限货措施。分局还将按计划继续打通园镇断头路,完善交通路网,完成不少于8个堵点治理的工程“微改造”,增强交通疏解能力。
分局还在松山湖南部片区加大停车设施供给,春节前后将有两个停车场投入使用。目前,分局正谋划立体停车设施的建设。
计划“微改造”节点
分局还计划常态化开展园区交通运行监测工作,跟踪分析园区交通运行状况,预测预警交通拥堵节点,完善科学治堵手段;更加高效协调交警持续优化灯控信号配时、加大违停管理力度,协同交警部门执行迎宾路、新城大道,工业东路,环湖路等重点路段的限货措施。
结合“百千万工程”开展,交通运输分局将按计划持续打通园镇断头路,完善交通路网,完成不少于8个堵点治理的工程“微改造”,增强交通疏解能力。
园区持续倡导“绿色出行”,我们也在探索以更高服务质量,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绿色出行、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
抢抓轨道交通建规调整“窗口期”
支撑更多高端创新资源汇聚
南方日报、南方+:聚焦高品质交通综合环境打造,2024年松山湖交通运输分局将有哪些新作为?松山湖交通建设将迎来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翁俊:2024年,在道路交通方面,计划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与光明科学城之间快速通道建设,主动配合市有关部门加速东莞段科学大道(二期)建设;积极配合市局推动石大路南延以及环莞三期(断头段)工程,完善园区及周边干线路网。
主动配合市部门加速东莞段科学大道(二期)建设
在轨道交通方面,计划抢抓轨道交通建规调整“窗口期”,积极争取中轴城际在松山湖线站位布局优化,推动轨道3号线在园区北部片区增设站点,提高轨道站点在园覆盖率。
小型微巴随需公交
接下来,我们将精细化提升公交服务品质:一是聚焦重点线路,加强与广深地区、东莞中心城区、滨海湾新区以及虎门、长安等镇区的公交联络,提升公交可靠性和可达性;二是聚焦重点片区,优化“随需公交”的服务覆盖区域,提高叫车效应度和定位精准度,提升公众知晓度和使用率;三是聚焦重点时段,在春季花期及公共长假,高效落实热门景区“共享停车+公交接驳”措施,提升路线诱导精度和接驳通行速度;四是聚焦重点需求,宣传鼓励有集中通勤需求的高校、科研平台、企事业单位开通“定制公交”,提升出行确定性和便利度。
【撰文】刘慧茹 陈启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