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潜力板,迸发新动能!2024,连山这样拼→

南方+ 记者

在广东的县域版图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最显眼的“一抹绿”,高质量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全省首批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当地启动,“农文旅体康”融出新气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闯出“样板”,森林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以石坪村为示范点的“三地活化”改革经验做法,正在全省进行推广……

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小县城大作为,连山一直走在不断“突围”、不断“突破”的路上。1月26日上午,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报告亮点频出,既“接地气”又“有力气”。

龙年逐梦,向新向前。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在报告中提出,全县上下要增强“干好工作”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蹚“深水区”,拧成“一股绳”力量,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在“干”字上铆足劲,坚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统领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在促进强县兴镇富村上实现新作为;另一方面,在“实”字上用好功,全面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在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上实现新作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连山将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盯紧目标干、迎着挑战上,激活潜力板、迸发新动能,绘就幸福美丽连山新画卷。

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黄津 摄

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黄津 摄

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黄津 摄

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黄津 摄

“百千万工程”闯新路

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

实干是连山的底色。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连山交出的“答卷”也颇为亮眼。

“连山大米”入围“2022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粮油)品牌声誉前100位”榜单,成为国家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良种油茶种植与加工标准化试点列为广东省标准化试点项目,田长制先行县试点项目荣获全省二等奖,签约的15个实体项目总投资113.15亿元……

一项项扎实的数据,无不在鲜活地刻画出一个全力拼搏的连山新形象。可以看到,连山的发展优势更优了,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提质增效,绿美生态建设渐入佳境,壮瑶山城不仅富有“含绿量”,更有沉甸甸的“含金量”。

特别是,过去一年来连山以头号力度贯彻实施“百千万工程”,一幅“上下联动”“重点突出”“多方合力”的“实景画”跃然纸上——

县城“壮瑶山城”3A级景区建设持续完善,连山建成区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进度已过半,全县7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永和镇(丝苗米)上榜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及以上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数量均已超过县域镇村数量50%,累计创建美丽乡村463个。

驱动城乡新变,连山奋勇争先,今年将坚持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着力激活潜力板,把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促进自治县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促进强县兴镇富村。

县城建设上,连山将突出便民利民惠民原则,有计划地推动县城北部老旧片区改造,着力不断提升市政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彰显“壮瑶山城”3A级景区吸引力。

连山深知,提升镇域能级,美丽圩镇建设是重点。

在全县7个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基层上,连山将分类施策、因镇制宜谋划发展,推动吉田作为中心城区镇、小三江作为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能;着力培育永和、福堂建成文化旅游特色镇;做强太保生态梯田旅游镇;做优上帅、禾洞两个革命老区镇。由此,实现圩镇联城带村功能的强化,使之成为乡村治理、农村服务、乡村经济“三个中心”。

连山的一些乡村不同程度存在集体经济偏弱、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才能让乡村发展活起来、旺起来?

新一年,连山一方面突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全县49个行政村划分为37个集聚提升类、5个城郊融合类、7个特色保护类乡村,以选定的10个典型村作为样板重点打造,建成特色各异、乡韵浓郁的美丽乡村。

另一方面,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制定奖补措施,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培育扶持一批优秀农产品品牌、农业企业品牌,不断提高其品牌竞争力,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农文旅体康”融出新气象

科技赋能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去年8月,“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在连山举行,这是广东首个全域标准化试点项目,也是广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连山围绕乡村振兴、现代农业、文创旅游、民族体育、休闲康养等领域,建立健全全域标准体系,持续推动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实施,以标准化促进全域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打造独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准化品牌。

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民俗游、文化游等特色精品线路。

连山的“农文旅体康”融合发展思路,既是响应上级号召的“固定动作”,更是因地施策探索出的“自选动作”,历经两年实施推进,融出新气象、新成效的“农文旅体康”已成为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施工图”,让小县城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在不同赛道上争先进位,推动区域发展更协调。

新的一年,如何融出发展新图景、融出一片新天地?“我们要通过推动‘农文旅体康’融合,突出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由此提升连山全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许崇砚说。

向融合要“高效益”。围绕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连山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进一步打响连山大米品牌,全面发挥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作用,用好创建稻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资源优势,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创建成国家级大米品牌。

全面推进“农业+”新业态。聚焦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举办好“七月香”戏水和“一镇一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带动县内外人流、物流、资金流,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围绕“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廊道(连山段)”建设,重点打造好连山南北部两条旅游公路,形成从点到线处处是景、串珠成链皆风光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探索“体育+”新模式。有序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体育项目,持续擦亮连山“中国氧吧”“森林氧吧”的品牌效应。

科学发展生态工业。进一步完善“小升规”和“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培育库,举全县之力加快创建连山生态产业园(永和园区)和“反向飞地”园区。

在全域标准化建设上,连山将认真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积极创建广东省首批农文旅体康全域标准化试点县,进一步完善全域标准化体系,力争覆盖农业发展、文化创意、特色旅游、美食文化、康体养生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以全域标准化促进全域行业质量提升,推动“农文旅体康”标准化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振兴。

以改革促进发展惠及民生

打造“三地活化”升级版

石坪村是连山永和镇桂联村下辖的自然村,就在两年前,这里还饱受土地闲置、房空、人荒等问题的困扰。经过整村运营,石坪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有民宿、咖啡屋、酒吧、公共餐厅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实现寸土生寸金,从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借鉴连山石坪村“三地活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农村“三地活化”改革路径,助推“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这是连山争当先锋、勇当示范,以改革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缩影。

位处粤北的连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地众多,耕地稀缺,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如何有效实现乡村振兴,一直是连山长期思索的课题。

何以破局?唯有革新。连山在石坪村开展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活化改革探索,实现乡村建设全面提质、联农带农惠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打造了新样板。

连山深知,要让县镇村活起来、挺起来,需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会报告提出,今后将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在推进创新高效发展上实现新作为,推动山区农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幸福美丽连山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突出抓好“三地活化”改革。坚持守正创新,以更大的力度全面稳步推进“三地活化”改革探索,着力破解城乡建设发展用地难问题。继石坪村“三地活化”示范点之后,着力打造一批以高楼村绿野仙踪项目为代表的“三地活化”改革探索升级版,坚持以盆景带动风景,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各镇村“三地活化”改革探索,通过“三地活化”改革探索项目实现联农带农惠农富农目标。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坚决如期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持续做大做强国有资产;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共享”服务效能,精准有效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以更实举措降低企业经营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抓好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任务落实,让改革更大惠及民生。

突出抓好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改革优化“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力争把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释放和谐“新动能”。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韦月朝 李先觉 易亮 罗清桂

编辑 梁杰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