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奔向海陆丰·兴业攀高峰”汕尾新能源汽车与文旅康养专题推介会(广州)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城市、省会城市,也是名副其实的汽车之都,整车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步伐不断加快,为汕尾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会上,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在视频致辞中如是说。
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视频致辞。
近年来,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猛进。2022年,深圳确定建设“世界一流汽车城”目标。作为深圳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重要承载地,吸引了比亚迪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比亚迪在汕尾已形成规模化的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年产值超180亿元。2023年广汕高铁全线开通后,汕尾也正式迈入广州“1小时交通圈”。
与会企业参观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展板。
在此机遇下,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旁,汕尾规划建设112.5平方公里的深汕合作拓展区,共同打造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合作园,为车企来汕尾造车提供了“支撑有力、双向赋能、合作共赢”的优越条件。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发涛说:“我们协会特别关注汕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认为汕尾有条件引进围绕比亚迪整车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我们协会愿意用资源丰富、联系面广的优势为汕尾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引进企业、产业咨询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上,他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规律和逻辑出发,认为很多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求其物流半径在两小时车程之内,整车厂带动零部件企业形成产业协同共生,相互抱团、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区。
活动现场。
“比亚迪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布局了百万级的产能,汕尾依托深汕合作拓展区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重点面向比亚迪汽车供应链企业就近配套,我认为是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择,也符合区域集聚、主体集中、整零协同的原则和推动整零融合协调发展,构建零部件产业梯度发展格局。”周发涛说。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秘书长周发涛讲话。
针对未来汕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周发涛认为这些企业到汕尾发展的可能性较大:比亚迪现有或潜在的供应链但物流较远的企业;北方、长三角地区需要拓展南方市场的企业;珠三角由于生产成本较高,需要扩大产能时,选择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地区的企业。
此次活动也得到了广东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活动中,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容佩婵说:“汕尾是粤港澳大湾区向东发展的桥头堡,依托比亚迪集团在汕尾全域布局汽车零部件、电子器件、电池等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明确,前景广阔,文旅与消费互相促进发展是大势所趋。希望在座的企业家多去汕尾走走看看,切实感受汕尾的产业优势和人文魅力。”
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容佩婵致辞。
此外,本次活动还进行了文旅康养专题推介,全方位介绍了汕尾丰富的文旅资源以及康养优势。
广东越视传媒策划部主任林娇柳说:“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出游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汕尾有交通、滨海、文化、美食等方面优势,非常吸引我们珠三角的游客,汕尾也有条件打造居住、美食、环境品质都良好的康养产业。”
数据显示,2023年,汕尾接待游客超过3400万人次,增长3.5倍。汕尾素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美誉,鱼虾蟹贝品类繁多,饮食集广府、潮汕、客家菜系之精华,食材“新鲜”,味觉“鲜美”,敢为天下“鲜”。
“诚挚邀请各位嘉宾、朋友坐着广汕高铁来汕尾造新车、游五色、品海鲜、赢未来。”郑海涛说。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汪旭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