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莞香之源,明莞香之秘!“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第九期举行

东莞慧教育
+订阅

近日,东莞市中小学“每月一主题科学探秘活动”第九期“香意传承”莞香科学探秘活动顺利举行。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科学探秘团走进沉香博物馆、香博园、牙香街沉浸式体验,从历史渊源到文化内涵,从制作工艺到鉴别方法,品味这款传统香料的独特韵味。结合现代审美和科技,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莞香文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莞香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1:58

入香门 明香史

探秘团队围绕 “莞香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它为什么适合在东莞种植”“它是怎样结香的”等困秘问题,开启莞香探秘之旅。

同学们先来到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从沉香历史、中国香文化、香习香俗等不同角度,感受沉香文化的巨大魅力。展厅内用生动的文字、详实的图片介绍关于沉香的由来、沉香树的生长环境、分布的经纬度、对湿度和气温的要求、不同土壤结香差异等。

探香道 习香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种植莞香的地方大都是十分贫瘠、砂石极多的土地。这和土地越肥沃越有利于一般植物生长的种植规律截然相反。坚实、贫瘠的土质生长的香树,所产的香也特别优质。探秘团队来到香博园实地考察莞香的生长环境,辨别莞香树的种类,用精密PH试纸测种植莞香土壤的酸碱度,观摩学习莞香生产加工、精油提取等工艺流程。

正逢莞香成熟收获,在寮步镇香市小学的校园里种植了上百棵十年树龄以上的莞香树,有着40年采香经验的李文甫先生带领学生们在校园里寻香、采香。人工种植的香树,多采用砍伤或半段干枝的办法令其结香。第一次凿采木香,称“开香门”。

要使莞香树结香,必先使其受伤。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磨难,这给了人们战胜逆境的人格力量。探秘团队穿上汉服来感受香道,感悟莞香的精神。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 探秘团队最后来到牙香街感受古色古香的岁月痕迹,学习制作莞香倒流香、线香,观看挑香、理香等各种香品。

创香品 展香韵

香树产的是香,沉淀的却是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精神。探秘团队将莞香的精神凝聚于实物加以寄托,以此传承。莞香制作技艺也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和基地。在学校的李雯婕老师和姚锦霞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做香牌,根据充满生机的莞香树艺术变形作为核心设计元素,绘制包装袋、包装盒、扇子、文化衫、帆布袋、帽子等莞香文创作品。

历史赋予了莞香新的涵义,莞香不仅仅是香,更是一种文化。希望“莞香”这一东莞百年传奇香飘万里、香火不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