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城,时长共7分30秒)
| 编者按
作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的“头号工程”,广东各地吹响了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冲锋号。在县、镇、村三层架构中,镇域架构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撑和区域抓手。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韶关记者站特别推出韶关“镇精彩”访谈录,分别邀请韶关各当地镇委书记,以视频访谈方式围绕各镇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顶层规划、有力举措、发展成果、未来展望等主题进行深入对话,全景展示韶关落实“百千万工程”、推动镇域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共同谱写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千年古镇,焕发活力。
地处翁源县西部,翁城镇曾为翁源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称翁城。该镇是蔬菜和果蔗种植大镇,蔬菜和果蔗种植面积达2万亩,地窖酒、黑皮果蔗、桂湖茶、富硒米等声名远扬。
从培育乡村文化品牌赋能推进“百千万工程”,到强镇富村盘活资源和乡村振兴车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再到持续发力打造“翁城样板”……在我省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历史性机遇下,翁城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向上突围。本期韶关“镇精彩”访谈录,我们邀请到翁源县翁城镇党委书记陈德道共同探讨镇域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之道。
培育乡村文化品牌 赋能推进百千万工程
主持人: 翁城镇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有怎么样的战略定位?又有哪些具体部署?
陈德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施“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翁城镇以打造韶关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试点为契机,大力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多措并举打造“旅游+休闲+观光”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园,持续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乡村文化建设赋能“百千万工程”。现已提出打造翁源县翁城农业公园的概念设想,将临近行政村建设成生态文旅发展示范区,推广乡村振兴“翁城模式”。
翁城镇被艺术圈誉为“中国至淡雅小镇”。受访者供图
探索发展翁城模式 引领镇域协同振兴
主持人:“翁城模式”是翁城镇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举,请书记详细介绍一下“翁城模式”。
陈德道:我镇以翁城农业公园项目为抓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翁城模式”。该项目拟串联翁城镇五个相邻行政村,建设集研学教育、农耕体验、旅游观光、木艺创作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旅发展示范区,同时我们积极申报创建广东省4A级农业公园,打造蔬菜、柠檬、果蔗、水稻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和农副产品品牌。项目将促进本地农民就业增收,辐射带动全镇镇域发展,达到产业、组织、文化、人才、生态协同振兴的良好成效。
翁城镇将始建于1952年的国有粮仓改造成“壹号粮仓”展厅。蓝思达 摄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主持人:除了打造“翁城模式”外,翁城镇在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在针对农民个体的就业创收上有什么举措和成效?
陈德道:我镇以强镇富村公司为平台,统筹镇村的项目、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撬动了项目政策,拓宽了发展路径,反哺了村集体经济。例如,翁盛公司牵头开发的“翁城农业公园项目”,盘活土地资源开发建设农业公园总部,预计每年将促进村集体增收9.6万元。
另外,我镇通过直播助农探索链接强镇富村公司、直播运营商、本地农产品产业三方资源,共同打造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并积极对接市、县平台活动资源,宣传我镇“粤陂谷香”富硒大米、桂湖高山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我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有效变现,规划筹建腊岭木艺工坊、泉坑“小辣瓶”辣椒酱加工厂、明星村上庙淳乡村振兴车间,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个,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近就业岗位,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促进了乡村实体产业的发展。
翁城镇政府拆除围墙实施开放式办公。王志珍 摄
持续提升擦亮品牌,全力打造“翁城样板”
主持人:打造翁城农业公园和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将为翁城镇的高质量发展打开全新天地,为实现目标定位,翁城镇下一步将有哪些设想和举措?
陈德道:接下来,我镇将继续以农业公园项目为抓手,将多个行政村高效联结,打造集约化农业生产、差异化休闲观光、特色化产业研学综合体,为镇村产业提供更高附加值的发展可能。同时,通过统筹协调收购、批发、销售等事宜,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探索电商直播带货并利用“网红效应”打造爆款,扩大翁城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此外,通过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现代艺术和文化下沉到农村,与传统乡村文化相结合,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活动品牌,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翁城样板”。
【策划/统筹】蒋才虎
【执行】谢辉 叶志强
【撰文】谢辉 范永敬
【出镜】阙紫晴
【拍摄】曹伟峰 阙紫睛 邱梓晴
【通讯员】宋德坤 李铭贤
南方日报地方新闻部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