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德勤中国联合主办,简单汇信息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归谷科技园和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2023广州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明日之星颁奖典礼暨湾创老友会——制造业赋能专场”活动举行。
广州高科技高成长及明日之星评选活动,作为发现和表彰广州高速成长、持续创新的卓越企业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广州众多高成长企业参与。2023年广州20强企业第一名营业收入增速1194%,接近12倍。2023年广州20强有5家单位入选中国50强,广州明日之星有3家入选中国明日之星,入围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入围企业高成长、高科技特质明显,广州科技企业矩阵不断壮大,科技创新生态日益优化。
活动除了对入榜企业颁奖,同时也依托获奖企业的技术和服务为在场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赋能,利用供应链金融手段加速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探索“两业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
广州20强:擦亮科创的亮丽名片
广州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明日之星评选项目(简称“广州20强及明日之星”)旨在发现和表彰广州高速成长、持续创新、在细分领域独具优势的卓越企业。高科技高成长评选项目源自硅谷,每年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举行,被誉为“全球高成长企业的标杆”。
自2016年起,在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联合德勤广州已成功举办8届评选。2023年广州20强5家单位入选中国50强,广州明日之星3家入选中国明日之星,入选企业数量居全国城市前列。
德勤中国华南区大陆审计及鉴证主管合伙人虞扬表示:“德勤榜单强调自立自强,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同时,通过数字化包括人工智能为传统产业赋能,提升科技属性,实现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德勤期待为广州市科创企业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助力广州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德勤中国审计及鉴证服务合伙人刘芳带来广州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明日之星的报告解读。2023年广州20强及明日之星行业分布,软件、生命科学、互联网相关服务合计占比90%,从已披露的融资信息来看,广州20强及明日之星中广州20强获选企业处于A轮占比最高,从最新一轮的融资情况来看,获选企业的融资规模在千万级的企业居多,达到72%,亿级融资规模企业也占到逾两成。
同时,20强上榜企业中,有19家企业所在行业属于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包括1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6家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以及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企业各1家。
高峰对话:“两业融合”新模式新路径新探索
目前,“两业融合”已逐渐成为撬动广州制造业实现新飞跃的关键之举。
为了帮助现场的制造企业开拓合作商机,用高成长获奖企业的技术+服务+金融,赋能各企业的发展(技术合作+应用场景开发+打开产品市场等),本次活动特别设置大师工作坊环节,围绕先进服务企业如何与先进制造业企业融合发展内容分组讨论,希望为广州输出“两业融合”的智慧和模式。
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李卫铳表示,如果想改变现状,必须打破现有思维,利用创新的商业模式去重构工厂的数智化战略布局。对于制造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发展正确方向。里工实业采用软硬一体化的革新商业模式,致力于颠覆当下的数智化制造模式,能够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实现商业能力升级。
德勤中国财务运营、控制及资本项目总监吴翠芬指出,从咨询服务从业者观察的角度出发,两业融合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经济学“微笑曲线”理论,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处在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从单一生产制造转向“生产+服务”,有助于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广州紫为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友良谈到,如果说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制造业改革的核心驱动力,那么以数智融合为特征的工业化转型,则是加快形成高质量生产力的主阵地。技术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联合发展,可以拓宽市场空间、加速市场流动性、扩充市场产品丰富度、促进大循环,技术为趋势融合“提速”。
广东木几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国辉表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涉及的技术需求广、供应商体系广,制造业考虑企业转型,要从采购端、制造端以及客户端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才能降本增效。
广州朗鸿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庆华表示,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要敢于尝试。推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在于把制造业做强做大。因此,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稳健发展。
上榜企业名单
成效和分析
2023广州高科技高成长项目:
增长情况:近三年营收增幅平均值达365%,有4家企业增幅超过5倍。2023年获选企业中,营业收入在5000万-1亿元、1亿- 5亿元规模的企业较多,均占到35%。
行业分布:软件企业占比最高,达到40%,生命科学企业占30%,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占20%,其余为高端装备等领域。
2023广州明日之星项目:
行业分布:生命科学企业占比最高,达到29.4%,高端装备、清洁技术紧随其后,各占到23.5%。
融资情况:四成企业处于A轮阶段,千万级以上融资规模企业占绝大多数。
首席执行官调查分析:
广州参选企业在高研发强度方面占比超出全国。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总体上看,有13%的广州参选企业研发强度超过80%,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但同时也有超过一半的参选企业研发强度集中在0-20%区间,研发投入仍有增长空间。政府可以通过进一步落实税收补贴和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运营等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南方+记者 李鹏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