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死亡不可避免,当生命即将谢幕,安宁疗护成为摆在生命与尊严面前的重要选择。
1月25日下午,广州市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广州市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市一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兼血液肿瘤科主任朱志刚表示,当前安宁疗护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随着广州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和配套政策的完善,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选择安宁疗护。
“有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应该选择安宁疗护却没有选择安宁疗护的人占到95%。”朱志刚分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大部分人不了解安宁疗护,不接受安宁疗护的理念,或者找不到可以接收自己的机构。
安宁疗护主要针对罹患绝症、预期寿命不到6个月的患者,医护人员所做的事情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压力和减少痛苦等为疗护手段,从而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自2017年至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启动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2023年7月,广州成为第三批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市。同年9月,广州成立安宁疗护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在市一院。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安宁疗护质量控制、培训相关的人才等,将组建安宁疗护多学科(MDT)团队的理念灌输给大家。”朱志刚表示,该中心组建了广州市安宁疗护服务专家组,并按相关文件制定了广州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安宁疗护机构设置标准、服务指引、护理技术规范等。
朱志刚介绍,目前,在广州市的三甲医院中,只有市一院开设了安宁疗护病房。他所在的血液、肿瘤科共有44张床位,其中有12张为安宁疗护病床,但这个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安宁疗护患者的需求。因此,安宁疗护服务的主要力量还是要放在社区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广州在11个区设立了13个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单位,可以为临终患者提供身、心、社、灵的全方位照护。”他说。
朱志刚表示,2024年,安宁疗护质量控制中心将在现有基础上,出台适合广州情况的安宁疗护质控标准,让所有开设安宁疗护服务的社区医院有标准可参考。同时,要做好安宁疗护相关人才的培训,尤其是对护士的培训。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杨润华 魏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