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推动超300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推动更多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力争今年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日前,江门市工信局副局长张斌就2023年重点提案《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接受回访。
该提案由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领衔督办,她多次批示指导如何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出要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产值、利润倍增计划。在提案办理的推动下,江门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新增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28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15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47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制定出台《江门市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与培育管理办法》,搭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递进式培育通道。
南洋船舶是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它承建的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提供“滴灌式”精准培育服务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以及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点。
江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民建江门市委员会提交了提案《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指出近年来江门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取得初步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较明显的短板:一是企业数量仍相对较少,较邻近城市惠州、珠海、中山均有一定差距;二是在产业链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较弱,具体表现为企业体量及市场占有额相对较小,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对产业链的贡献度偏低。
彼时,提案主笔人、民建江门市委会参政议政委副主任吕耀文认为,一方面要加快“园区再造”工程,完善园区设施配套,吸引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具有专精特新潜质的企业落户、安家和成长;另一方面要健全梯度培育体系,并为优质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培育服务。
一年来,江门推动3个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高标准编制3个先行启动区产业规划和概念性规划,新征工业用地3313亩,新增土地平整2569亩,加快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新谋划建设硅能源产业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11个特色产业园,2023年1—11月,11个特色产业园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02.73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1.83亿元。2023年,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获评为全省五个重点支持建设主平台之一,累计获得4.9亿元资本金以及一系列叠加政策的支持,获得用地指标排全省前列。
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体系,江门从资金扶持、企业家素质培养、助企招工、企业服务等方面入手,强化梯度培育。其中,资金扶持方面,江门为“小巨人”企业争取省级一次性100万元的奖补资金,为部分优质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取贷款贴息补助661万元;企业家素质培养方面,围绕重点发展的15条产业链和优秀企业,开展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和“食品产业链”等7场企业家培训主题沙龙;企业服务方面,建立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内的优质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专员机制,成立江门市工业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融资、开展数字化改造、产教融合提供实体服务平台。
拟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
“江门去年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保障方面也有不少亮点,例如江海区推出实用型人才政策,放权松绑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按条件自行推选人才,有效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对于提案的办理,吕耀文非常满意。
南方+记者了解到,江门于2023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提升高层次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精准对接服务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安居保障、创新创业等需求。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突破,江门还实施了“博聚五邑”科研博士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特派员计划,柔性引进近40名博士、博士后帮助科技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出台了《江门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办法》,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实施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其他资源要素保障方面,江门一边联合市国资委下属金控公司、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接精特新企业的股权投资,以及推动建设人才岛金融集聚区,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另一边持续推进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产城融合发展,适应小微企业的生产需求。
为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形成了409项大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榜单。对此,江门积极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定向“揭榜”,推荐松田科技、鑫辉科技、欣龙隧道装备、华龙膜材、格雷亚特流体密封技术、鼎翔电子科技等企业申报8个揭榜事项。
截至2023年年底,江门共384家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00家任务。数据统计,江门累计有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2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江门市工信局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梯度培育,力争培育更多的省级单项冠军和国家级单项冠军,并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三年内实现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产值、利润倍增。
南方+记者 黄烨倩
通讯员 杨国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