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深圳:让新时代改革开放叫得响、成色足、显示度高

南方+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示范区,深圳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了整整45载的深圳,亦成就了无数令人瞩目的“全国第一”。

站在时代前沿,各项成绩均优的“尖子生”深圳,如何在高原巅峰之上继续“闯”“创”“干”,攫取内生发展的动力源?从落后的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深圳下一步将如何奋发作为,再次续写“奇迹之城”的故事新篇章?

深圳的答案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跃向彼岸的“关键一招”,也是开往春天的永恒动力。

1月25日,深圳举行“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一组靓丽的数据展现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成果:

过去的一年,深圳22条典型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面向全国推广,三年累计推广创新举措87条; 5项经验做法入选省委深改委第三批基层改革创新经验并向全省推广,案例数全省第一。

过去一年,深圳抢抓河套和前海发展重大机遇,持续释放发展动力和活力,形成了党建创新、民意速办、四链融合、三个更加、营商环境、低空经济、个人破产、跨境金融、数据交易、一老一小等一批叫得响、成色足、显示度高的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的品牌和拳头产品。

过去一年,深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资外贸再创新高,全市货物进出口超过3.8万亿元、同比增长5.9%,出口超过2.4万亿元、实现内地大中城市“31连冠”;全年接待8个元首级外宾团组到访、创历史新高,国际友城数量增至90个,遍及全球57个国家,国际“鹏友圈”持续扩大。

为改革开放“探”路

推动河套与前海重大战略平台创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平台,亦是深圳为国家改革“探”路的重要抓手。

在25日举行的“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卢文鹏介绍,深圳重大改革平台捷报频传,国务院去年8月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12月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一年两次出台重磅文件,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高质量推进河套深圳园区建设。

通过制度创新、科研合作、深化金融改革等方式,两个重大平台推动了深港两地的相互交融和产业升级。比如,在河套,合作区试点了更为灵活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为科研机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提升了河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为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前海,合作区实施了更加开放的金融政策,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促进了前海的经济发展,也为深圳乃至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5周年。面向新的一年,深圳在提出的重点改革举措中,再次凸显了推进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性。

其指出要以推进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具体而言,是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制度创新,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落实货物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等重点任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建设,一步步把党中央的战略擘画变成深圳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现实。

为经济民生“拼”劲

打造教育、医疗与养老的深圳样本

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紧紧扭住关键,牵住改革“牛鼻子”。

过去一年,深圳在经济民生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成果为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从经济领域的硕果累累,到民生领域的细致关怀,深圳正努力打造教育、医疗与养老的优质样本。

在经济领域,深圳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同时扶持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比如,出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创新我为企业找市场、找资金等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支持。此外,深圳还大力发展多功能新型交易平台,完善交易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科技领域,深圳正通过多点突破的改革,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比如,系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制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四链融合”促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文件,为创新构建更好的生态体系。

深圳的改革开放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成效上,更体现在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在民生领域,深圳更是下足了功夫。在教育方面,通过完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模式,加快打造国家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在医疗领域,深圳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深圳惠民保”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同时推出“一次挂号管三天”等就诊服务新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养老领域,深圳积极探索“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实惠的养老服务,为全国的“一老一小”服务模式提供有益的探索。

对外开放“闯”出新高度

在全球市场中持续提升“含深度”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惯例、国外经验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相结合,全面推进城市软硬件建设。

2024年,深圳将从强化全球资源链接能力、强化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城市综合营销和宣传推介水平三个方面加快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具体举措包括对接RCEP、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引进和发起成立国际组织、推动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成立,争取设立境外人才职业资格评价鉴定机构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表示要积极争取承办主场外交和重要外交外事活动,持续加强与城市、机构、企业等各方国际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无独有偶,在发布会同一天,深圳迎来了2024年首位外国国家元首——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来访,他将重点了解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推动与深圳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与此同时,深圳亦对外宣布其国际友好城市将新增两个,国际“鹏友圈”扩容速度可见一斑。

此外,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深圳亦十分注重制度型开放与国际贸易便利化的探索。通过深化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法律规则衔接、创新“境外调解+境内仲裁”争议解决模式等方式,提升国际贸易的法治化水平。同时,还实施更加便利的通关措施,如“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提高贸易效率。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40多年的发展奇迹正是源自于改革开放。

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从“长者食堂”可持续运营模式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国际“鹏友圈”扩容到制度型开放与国际贸易便利化,深圳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活力。

可以预见,以更大勇气、更实举措、更高标准推动改革开放的“奇迹之城”深圳,将继续书写出更大的辉煌。

【撰文】蔡敏玲

编辑 王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