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进“时光穗稻”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以来,广州市增城区的朱村街坚持以文化赋能示范带建设,推动丝苗米产业文化要素、文旅资源融合,带动集生态、科技、文化、旅游于一体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驱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以文化赋能提升乡村风貌 打造全域和美乡村
307栋农房外立面丝苗米农耕文化元素装点,打造富有增城特色的“美丽廊道”。近年来,朱村街以文化赋能,通过活化利用、创新改造等方式推动美丽经济串珠成链、连片示范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一方面朱村街加强对传统古村落、新丰江水库移民村、红色文化基地、七彩澳游主题乐园等重要节点保护利用,通过对游天府、新河社祠堂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修复保护、开发利用和村庄综合整治,推进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农房风貌提升、道路绿化美化,让古村落焕发勃勃生机。
另一方面,朱村街在前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上,持续推动示范带沿线农村人居环境再升级,围绕岭南特色、丝苗米农耕文化,保留广府、客家等村落农房砖雕、木雕、灰塑精致细腻质感,强化丝苗米和农耕文化元素,统一建筑外立面风格,塑造体现本土岭南和客家文化特征的农房风貌。
以文化赋能促产业振兴 提升丝苗米品牌价值
朱村街是丝苗米发源地,为弘扬朱村街丝苗米发源地起源文化,打好全国丝苗米发源地和“中国丝苗米之乡”两张王牌,朱村街多措并举,保护好、利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罕见的万亩生态良田,为增城丝苗米品牌注入文化内涵。
在增城丝苗米优势农产品方面,朱村街构建“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充分发挥增城丝苗米作为全省少有的“双地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优势,坚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一体化推进。
在丝苗米种业提升方面,朱村街全面种植优质增城丝苗米,其中新推广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在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方面,朱村街通过农业纪实电影、“认养一亩田”、丝苗米产业论坛等途径,创新营销模式打造品牌,全面提升丝苗米品牌价值。据介绍,2023年广东增城丝苗米文化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高端米每斤售价超过100元。
以文化赋能用活乡村资源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用活示范带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示范带所在地自古为历史文化溯源之地,百越文化、朱子文化、客家文化及广府文化相互交融,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朱村文化体系。
朱村街沿线人文、资源融合于自然生态,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有吴伯雄民宅、樟油园古井等增城文保单位近8处,毗邻白水山、吊钟水库、七彩澳游世界、栖云寺、朱子文化等景区资源,通过丝苗米主导产业带动,将沿线自然和人文景观有机串联,成为增城乡村游产业的客流入口。
利用该优势,朱村街打造增城丝苗米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了遇稻里、稻梦空间等民宿、游天府文化研学交流中心、新河社移民纪念馆等一批产业融合项目及公共文化设施,打造虫情监测台、丝苗米文化展览中心、稻田公园三大文化地标,与万亩连片生态稻田融为一体,成为城乡居民融合交流的多功能共享空间和新晋网红打卡点。
同时还根据时间节点举办大地艺术季、稻田音乐节、稻田大地景观展、稻田之夜、育研学等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受到当地村民和游客的高度好评,并迅速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社群、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进一步推动朱村街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颖诗 通讯员钟宇惠/文、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