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至25日,汕尾市天气转寒冷,气温显著下降,全市共64个测站录得5℃以下低温,其中包括城区红草镇、东涌镇、捷胜镇、香洲街道,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陆丰市金厢镇等南部沿海城镇,陆河县南万镇24日早晨录得了-1.8℃的全市最低气温。
各地寒冷橙色预警持续生效中,汕尾亦高度重视防寒防冻工作,全力做好近期低温冰冻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
虽天气寒冷,但这座城市处处充满温暖。
汕尾市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已于1月23日8时启动防冻Ⅳ级应急响应。同时,汕尾市“双百工程”社工站迅速反应,筛查低保、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名册,主动联系监护人,提示他们关注天气变化和注意防寒保暖,并进村入户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摸排。
本轮强冷空气影响以来,全市“双百社工”累计入户走访5474户,电访4606人次,共服务10080人次,发放棉被214份,整合上级下拨物资及社工站链接资源发放食用油、成人大衣、儿童外套等生活物资451份。
汕尾各级民政部门加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组织街面救助巡查36次,出动5117人次,救助28人次。
低温天气,农作物也是群众关切。
这几日,汕尾市农业农村局派出6个工作组共25人深入各地开展防寒检查督导,并派出“轻骑兵”农技服务人员4个组共62人,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大户开展防寒技术指导,减轻低温天气对农作物和畜牧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
例如当地及时对马铃薯、甘薯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喷施防冻剂,增施草木灰等暖性肥料,覆盖稻草、秸秆或农膜等保温材料,提供其抗冻能力;及时采收成熟水果,减少冻害损失;组织生产基地、种养大户等切实做好温室大棚、畜禽圈舍、水产养殖场等设施整修、加固工作,增强保温抗寒能力等。
确保水陆交通安全畅通
低温天气期间,汕尾公安交管部门强化交通安全措施,会同气象、交通运输等部门积极研判天气情况,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措施。
连日来,通过科学调整警力部署,汕尾加大对324国道、228国道(原338省道)、G15沈海高速、G1523甬莞高速的部分易堵路段和易出现滑坡、塌方路段的巡逻管控力度,全力防范因降温导致的严重道路交通事故和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情况发生。
1月18日至今,全市公路养护部门共出动272个工作组680人次,排查各类风险隐患159处,巡查道路316公里,发现并整改隐患73处,有效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
同时,汕尾海事局加密提醒海上船舶和作业平台人员注意防范海上大风,督促航运企业、船舶严格遵守恶劣天气禁限航要求,确保寒潮大风期间水上交通安全。汕尾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先后12次向船东船主发出短信共14.4万条,提醒海洋渔业从业人员注意防风防寒。
守护城市“生命线”
受冷空气影响,汕尾地区气温呈“断崖式”下降,通信、供水、供电、供气这些城市“生命线”的负荷也随之攀升。
为确保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持续正常运行,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有关线路和管网等设施巡检,第一时间抢修发生故障的设施,积极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
此外,汕尾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做好防寒救灾物资调运准备工作,统筹市、县两级应急物资仓库储备棉被和毛毯共15691床、防寒衣物4474件,随时做好应急救援救助的准备。
汕尾市商务局强化强冷空气期间生活必需品的保供给工作,组织人员于23-24日到信利超市、信利广场、沃尔玛超市、明珠广场、显达广场等各大超市、商业综合体开展防冻生活必需品保供及安全生产工作现场检查督导,要求企业按照平时2-3倍需求量加强生活必需品商业调运、储备和上市,积极组织货源供应,对个别脱销断档商品要及时补货补仓。
截至1月24日,全市19家大型商超的大米、食用油、蔬菜、肉、蛋、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全部库存到位,数量充足,能够满足寒冷天气期间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目前,全市未收到灾情险情报告,全市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行总体平稳,社会生活生产秩序良好。
南方+记者 汪旭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