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耕文化的缩影
禾楼舞传播南江多彩故事
带着“非遗”走向世界的竹蒸笼
跃升至亿元产业
云浮,最早的广东人的居住地
南粤大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板块
岭南历史文化在此交融与传承
流向云浮各县、镇、村的文化力量
正激发出无限潜能
建设广东“头号工程”
富强“百千万”,幸福“百千万”
引导文化资源下沉
链接公共文化资源
活化文化旅游产业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在“百千万工程”
推动云浮城乡区域发展途中
文化之声,广为传颂
引导文化资源下沉
传递文明新风
2023年,云安区“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休闲旅运动季暨首届村BA篮球赛火“出圈”,178场“乡”味十足的比赛,让村民乐在其中。这一赛事不仅促进乡村文体设施完善,更凝聚民心、提升村民与乡贤的自豪感,带火“土特产”销售。云城区、罗定市、郁南县等地举办的村超、村BA等赛事,均把拼搏的精气神带进乡村振兴中。“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有效推动村BA等赛事“特色价值”变现。
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青春云浮 善作善成——2024云浮迎新晚会”、《六祖惠能》音乐剧、“村晚”等文艺活动的热闹上演,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全市公共文化设施达1053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镇级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置率为100%,“粤书吧”“粤文坊”的出现,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春节临近,云浮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启“春节限定”活动,送福送春联进社区(村),让文化惠及人民。2024年春节期间,云浮将在各地举办80多场文化旅游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将结合“百千万工程”举办文艺晚会等系列迎春活动,推动文化资源下沉,让村民在“家门口”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表演。
链接公共文化资源
让文化更接地气
南江曾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在云浮孕育了国家级非遗项目“禾楼舞”、大湾古建筑群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云浮人民在劳动生产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衍生的张公庙会、舞火捞、抢花炮等活动,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为什么民俗文化活动更容易“出圈”?因为它们被寄予了更多情感,不仅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更带来文化自信,滋养着人们的言行,诞生新创造、促进新发展。
云浮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有邓发、陈璘、蔡廷锴等名人事迹,当把上述文化因素嵌入乡村研学游、“红色之旅”“文化之旅”等旅游路线后,能促进人、物、信息在云浮的城乡之间流动,更好地赋能“百千万工程”。
2023年11月,云浮市新兴县首个“两馆一空间”乡村文化空间综合体投用,与叶季壮故居、水湄村红色教育基地、水湄村村史馆等串珠成链,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23年12月,云浮“镇直播间”开播,让媒体“传声筒”更接地气,挖掘云浮各镇发展的故事,展现当地历史人文风貌,拓宽农产品、文创等销售渠道。这些阵地、平台同时发挥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功能,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活化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骑楼与城墙古色古香,云城历史陈列馆年代感十足,明亮的街道引来许多游客“打卡”,2023年东西街焕然一新,不仅融入云城历史文化,更守护了城市的“烟火气”。“文化+”更赋能产业链,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罗定核雕、世界都在用的泗纶蒸笼,不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产业产值均跃升至“亿元”行列。
2023年以来,云浮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持续发力,高水平举办两届半程马拉松赛事、第六届市运动会,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促进文旅繁荣发展。“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让过去未释放的价值有了实现的想法,云浮各地立足文化大市实际,深入挖掘文化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文化力量。
青春云浮,点“石”成金,一年一度的石展会和石文化节,点亮“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的称号。2023年10月,中国电影内容孵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云浮举行,激发电影与城市文化“合作”潜力。广播剧《粤将陈璘》、六集人文历史纪录片《云浮山水间》、以云浮独臂篮球少年张家城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我,就是风!》等影视作品,都证明云浮在历史人文方面有巨大的创作空间。
云浮更依托禅文化、石文化、硫化工、温氏企业、南药产业、西江水“六张名片”等文化资源和自然禀赋,通过对磨刀山遗址、长岗坡渡槽、国恩寺、龙龛岩摩崖石刻、大湾古建筑群五大“国保”及罗定学宫等“省保”的保护规划,积极打造文化IP符号,提高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百花齐放。如云浮市新兴县以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为中心,发展禅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2023年,新兴县上榜“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县。
目前
云浮正在打造善德之城
向上向善、善作善成的文化力量
从繁荣文化旅游体育
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在镇直播间里
在云浮很忙的实景中
都洋溢着欢乐
如今
三十而“励”的云浮
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中
不断“县”出成效
“镇”在崛起、“村”和景明
【文案】秦小青
【脚本】周启桉
【剪辑】邓衍韬
【设计】曾一舜
【编辑】秦小青 曾荧莹 区云波
【校对】隆君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