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良好家风 书香漫溢门庭
为持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进一步擦亮“书香东莞”文化品牌,推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2023年,东莞市举办了第十九届读书节系列活动。在读书节活动中,我镇有3户家庭被评为东莞市“书香之家”。
书香之家
罗锦华 邓燕梅家庭
邓志铭 罗树霞家庭
黄庆飞 殷 莹家庭
罗锦华 邓燕梅家庭
(邓屋村)
非洲经济学家Dambisa Moyo的《dead aid》中有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句话让邓燕梅开始思考教育的重要性,也让邓燕梅家开启了亲子共读之路。
邓燕梅是一名基层妇联工作人员,丈夫罗锦华是深圳企业高级验货员。夫妻俩都深知要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邓燕梅家通过亲子共读来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促进孩子自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邓燕梅家将“碎片时间”充分运用起来,孩子们在等待上艺术课前,会做认字游戏、朗读古诗;在练舞蹈基本功时,会听喜马拉雅的有声书;在做家务时,会用手机播放“樊登读书”等。此外,邓燕梅家还安排每天一个小时以上的亲子共读时间,周末的家庭活动日等,他们的家庭活动日可有趣了,全市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动物园等都有他们一家四口的足迹。
因为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孩子们养成积极乐观、好学好问的品质。通过阅读,他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哥哥和妹妹都是学校的小小主持人、故事会主讲人;两人更是运动小达人,获得桥头乐兔第一届亲子平衡单车赛冠军、桥头乐兔第二届少儿体能赛的亚军、“点亮粤港澳·助力全运会”线上快乐跑半马运动达人证书。
在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中说到:“教育”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儿童最重要的老师首先是父母。邓燕梅夫妻表示“别人家的孩子”和“那个爸爸妈妈”这两个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对等的关系,就是他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方向和彼此成就的目标。
邓志铭 罗树霞家庭
(第三小学)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孩子是难以进步的,阅读是一个孩子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邓志铭家庭提出“书香润家园,阅读共成长”的阅读主张,把书香家庭营造起来。
孩子读书,需要一个地方。邓志铭家把一个房间装修成功能书房,命名为“储能空间”,书房里有一面墙是书柜,藏书500多册。一有空闲时间,书房就是邓志铭家庭最好的栖息之地,他们在这里读书、讲故事、玩游戏,他们还在书房里配了一台钢琴,闲暇之时,可以弹奏一曲,那琴声书声皆是人间天籁。
2022年,邓志铭家通过了东莞图书馆桥头分馆“我+书房”的申请,正式成为移动图书馆的一员。邓志铭在家里开读书会,在学校开展好书推介活动,把图书馆的书带到学校,借给学生看。他一直致力于大阅读推广,让更多的人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体悟阅读,爱上阅读。
邓志铭也是一名老师,积极成为了樊登读书会员,海量阅读app中的书籍,每听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启发,都能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他积极在广东教育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这都得益于阅读带来的视野和灵感。大女儿坚持阅读和写作,写了两篇文章,分别是《好少年,护莲湖》和《推荐书目:<绿野仙踪>》均发表在《莞邑少年》上。
黄庆飞 殷 莹家庭
(中心小学)
殷莹父母和丈夫的父母都是人民教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殷莹从小也励志成为一名教师,后来也达成所愿,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得益于父母都是教师的原因,书籍就成了他们两个家庭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两人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如今他们组建了小家,更爱与书为伍。
殷莹是一名数学老师,可能因为好读书、好学习,殷莹生成了自己课堂教育教学风格,她对一些课例的独特想法,并在东莞市的课例、微课、说课等评比项目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市级以上的奖项达20余项。也因为爱看自然探索类的书籍,让殷莹的知识面较为丰富,辅导的学生参加科学类竞赛获得省、市奖项达30多人次。丈夫黄庆飞是一名技术工程师,为了获得更多的设计灵感,更是博览群书,主要看小说、时事、工科机械和自然科学类,丈夫很喜欢带着孩子一起边翻看汽车改造方面的书籍,一边改造自己购买的汽车模型。
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殷莹女儿也特别爱看书,光是女儿的绘本都有一百多本,女儿每天会自己拿书看,或者让父母给她讲讲绘本,尤其是睡觉前,不讲个三五本都不行,当然,殷莹也很乐于看到,这样的小小人儿,开始享受读书给她带来的快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