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茂名市茂南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区长吕国记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处处透露着一个“拼”字。
2023年茂南区地区生产总值1152.55亿元,增长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这三个数据都是拼经济的核心方向标,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茂南区能实现三大核心指标正增长实属不易。
面向2024年,茂南区对标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树立了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新的一年,茂南区坚持稳中求进、谋定快动、拼抢实干。
拼的是招商环境
干在日常,拼在实处。茂南区2024年头等大事就是拼项目、抓产业。
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根基。先来看一组2023年的数据,4518亩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叠加支持政策成为产业转移优选地,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助企拎包入驻,招引超千万元项目28个总投资额33.54亿元。沉甸甸的项目硕果稳住了茂南区GDP千亿元的基本盘。
200亩标准厂房效果图。
作为粤东粤西粤北唯一的千亿县(区),茂南区2024年围绕工业培育和项目攻坚两大关键词来实现突围。
培育优质工业产业,首先保障产业落地的承载力。眼下,茂南区想方设法完善佛茂产业转移合作园的基础配套,拼尽全力盘活石化工业园、公馆产业园的低效用地,以小切口推动五大园区的“工改工”,正是为引进优质项目筑好巢。
再者,利用原有的优势产业支撑集群链条。绿色石化是茂南区制造业当家的底色,将围绕炼油转型升级布局下游产业链条,推动立威化工等一批重要项目建设扩链,夯实“万亩千亿”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基础。
增强特色产业的当家本领,还需重大项目牵引,发挥集群效应。茂南区正在探索“1+1+4+1”大招商体系,出台招商项目引荐奖励办法,坚持链上发力,龙头聚力,以期招商取得新突破。
在茂南区的佛山制衣项目。
招引项目,要素保障往往更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对于用地等要素的保障,茂南区始终放在心头、落在实处。
2024年,茂南区将全力攻坚43项重点项目,落实“五个一”“红黑榜”推进机制,并对签订了投资协议的项目实行一对一服务,破解制约因素,推动项目加速落地。
拼的是精致城市建设
作为茂名市中心城区,茂南区始终把首位度担在肩头,奔着精致城市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
一年前,茂名市委明确要围绕“两轴-两个圈层”,打造精明紧凑城市。一年来,茂南区紧跟市委步伐,在打通瓶颈路上下硬功夫,在改造老旧小区上下苦功夫,在举办城市系列文化消费活动上下软功夫,处处可见好心之城的新变化。
如今,茂南区的烟火气更旺了,向东向南拓展城区发展框架的脚步走得愈发矫健。
南香公园的夜间灯光互动绿道。李颜东 摄
以“茂名新城”建设为牵引,加快发展茂东片区——这是茂南区2024年建设精致城市的重中之重。茂东片区是“茂名新城”核心区之一,承担着南连北融的重要任务。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眼下,东粤路、官山六路、大园六路等即将建成,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茂东快线升级改造、东环大道、茂南大道延长线、复兴大道延长线等交通动脉建设也得到保障,茂东、城北、站南、西城片区基础设施的短板正在加快补齐。
内外兼修的脚步远不止于此。2024年,茂南区将完成城市西入口整治提升,开展深茂铁路、广湛高铁、茂名大道、环市西路等重要通道沿线风貌管控,让城区面貌由远及近、由内而外,处处散发着绿美的花香。
小东江。丘立贺 摄
作为老旧小区较多的地方,茂南区也将分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完成124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红旗北路片区更新改造二期工程,在保护历史文化中更新街区景象,在聚人气的同时再添本地韵味。
拼在百千万工程
广东省将继续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推进,按照省、市部署,茂南区将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奋力精彩开局、力争取得新成效。
2023年,茂南区1镇7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成绩的背后是茂南区干部同心同德的聚力协作。这一年,金塘镇金塘村“盘地引企聚力”案例入选全省20个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居茂名市首位,禅茂两地20条行政村“村企共建、村村结对”深入展开,乡村的每一处变化都在彰显着新活力。
2024年,茂南区不仅在点上发力,还将奋力在面上出彩。茂南区接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一批如羊角花生油、鳌头水稻、袂花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业,打造一批“信”字号茂南优品。如此,让土地产出特产,让特产亮出名片,让名片造福一方。
针对农村土地闲置的现状,茂南区将迅速摸清存量资源资产底数,建立辖区旧厂房、写字楼、留用地等资源台账,盘活存量土地、房产、产能,把存量资源转化为优质增量。如此,让镇村资源物尽其用。
面上出圈,还需形神兼备的和美乡村。新的一年,茂南区不仅推进羊角、金塘、公馆、新坡创建国家卫生镇,推进环好心湖乡村振兴示范带、袂花江乡村振兴示范带、水美乡村示范带建设,以示范带动全域出彩。还将试点打造农村建房示范镇,推动“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73个项目落地见效,以镇域经济撬动联城带乡。
南方+记者 杨金凤
通讯员 朱爵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