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3年GDP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
1月25日,广州2023年经济数据发布。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0355.73亿元,同比增长4.6%,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四。
一季度1.8%、上半年4.7%、前三季度增长4.2%、全年增长4.6%,2023年四个季度经济的累计增速折射出:这一年,广州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穿越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周期,走过“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经济恢复过程。这一关,广州闯的过程比结果更动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3万人……透过3万亿,我们也看到了广州有质量、有温度、有信心的增长,看到了一座真正挑大梁的经济大市。
“顶硬上”不是偶然。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这片得风气之先的热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这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完备,人口活力兴盛,科研机构众多,客观上决定了广州一旦锚定目标,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事非经过不知难。近些年,广州面对的挑战之大同样有目共睹。内外因素叠加、结构性周期性矛盾交织,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预期偏弱、转型升级压力大,“GDP经济增速放缓”“跌出一线城市”的质疑声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广州,不仅继续保持一线城市的“江湖地位”,更重回“经济第四城”的坐席,便是最有力的回击。
不妄喜、不惶馁,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是广州历来的风格。对于这座低调务实的城市而言,一组数字和排名,远远无法完整诠释其韧劲与实力,远远无法准确表达其担当与作为。
新台阶亦是新起点。“二次创业”再出发的广州,依旧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激发向上雄心和奋进之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勇当“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
买卖全球的生意经
火热的消费市场,贯穿了2023年全年。
数据的观感同样如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3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演唱会数量全国第一,文旅业火爆“出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9%。去年初,广州立下消费破万亿元的目标,仅用11个月就宣告完成。
从消费结构上看,无论是线下的住宿餐饮、服装鞋帽,还是线上的网络零售,都在过去一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人间烟火”持续升温,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23.3%。线上消费持续活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连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好增势,同比增长8.9%。
因商而立,因商而兴。广州,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据记载,唐开元年间,每年来广州做生意的外国商人达80多万人次,长期留居于此的有12万人以上,可谓买全球、卖全球的“千年玩家”。
这样的传统延续至今,66岁的广交会“朋友圈”扩大了10多倍,来自五洲四海的客商涌向这里觅商机、寻合作、赚大钱。去年第134届广交会盛况空前,线下出口成交223亿美元,比第133届增长2.8%,展览总面积、展位总数、展区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在当前全球贸易持续疲软、外贸承压前行的背景下,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的“广交会”彰显出广州外贸韧性与活力的生动图景。
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914.28亿元,同比增长0.1%,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全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做生意,是广州的看家本领。“吸金”,广州的表现同样亮眼。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23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6.33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存款余额8.66万亿元、贷款余额7.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0.5%。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可以理解为广州是一个“资金池”,拥有更多的钱,意味着一个城市有更大的能量和潜力。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去年,广州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5%,成立了总规模2000亿元的产投、创投母基金,截至2023年底,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231家,超过一半为高新技术企业,为形成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金融生态奠定了基础。从外界排名上也能看出来,近年来广州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稳步上升,渐渐坐稳全市支柱产业的“第四把交椅”,也有了逐鹿国际金融中心的雄心。
金融活水足,百姓腰包鼓。这一点表露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数字里。2023年,广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1元,同比增长4.8%,也支撑起广州强大的消费力。
习惯于“闷声发大财”的广州,以“生意人”的思维做大做强“吸金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顶流”城市的经济韧性
2023年,广州一年到头,都在“迎客”: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法国总统马克龙等相继到访,广交会不断出新出圈,《财富》世界500强峰会、“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世界媒体峰会等盛事接踵而至。
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始终是广州繁荣兴旺的城市基因。
近几年,广州是人口净流入最热门城市之一。年轻人们对于“到广州去”的热情,在全国一线城市中并不多见。而人,对于广州实现闯关“三万亿”、重回“第四城”来说至关重要。
有人,城市就有活力,有活力就有引力。作为超大城市,每天实时在穗人口约2400万,2023年,广州接待游客达2.3亿人次。城市聚合的爆棚人气,转化成了“经济增量”,是发展活力的源泉。
有流量,就有体量。随着广州白云站建成通车,新塘站启动运营、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提速,广州的交通枢纽进一步拉开城市空间“骨架”,更好地集聚“八方来客”。2023年,广州全年客运量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76.3%。其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广州南站是全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稳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海陆空”三港的数据形成漂亮的折线,直观地折射出一座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底蕴和实力。
有流量,就有市场。12月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40万户,同比增长7.7%,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34万户。作为经济运行重要支撑的“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持续显现,全年新增新设立“四上”企业1704家,同比增长13.1%,12月末在库“四上”企业近4.2万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规模。一个个经营主体,连接着经济命脉与千家万户,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3万人,这是庞大的市场活力、发展潜力。
有流量,就有机遇。无论是前来广交会“掘金”的海内外客商,还是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的国家政要、学者,都能够最为直观感受到广州的价值所在、机遇所在。开放的市场,让“广货”行天下,也能广揽天下客。各类大型展会接连举办,带动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业加快恢复,同比增长1.2倍。2023年,广州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600家、增长90%。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每一场活动,都是一次过亿的“生意”;每一次大会,都是一声发展的冲锋号。
这些与“流量”息息相关的成就,是广州“始终当红”的佐证。当下,城市竞合的格局不断演进,越来越多城市想方设法“出圈”、跻身“网红”之列,充分说明了活力、年轻和吸引力的重要性。
一座从古至今都是“顶流”,从不缺乏流量的城市更具综合实力,在面对风浪之时更具定力,更能灵活应对变化和挑战,更有底气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世界经济依然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流量”向往的地方,总能穿透层层迷雾和万重峡口,驶向全球城市竞争的舞台中央。
制造大市的担当实力
广汽埃安获颁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芯粤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广州造”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飞冲天……过去一年,广州制造业屡屡突破“天花板”,创造了一系列“高光时刻”。
广州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制造业产品体系较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
进入“三万亿俱乐部”,意味着城市能级进入了一个新的水平。数字背后,正是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结构和质量的持续优化提升,也是挑起经济大市大梁的底气之源。
更稳健。一路走高、一路愈见“压舱石”之稳重。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在市场需求支撑下,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四成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双双转正,为工业稳步改善、发挥“压舱石”作用奠定基础。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1.4%。
更新质。越是承压前行,越需要新质生产力来“解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这三大新兴支柱产业,逐渐成长为广州产业结构中的“中流砥柱”。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全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至2022年R&D经费规模达到近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43%。在企业层面,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全国城市第一。
更坚韧。以创新之“立”,“破”发展之困,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柔韧力。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0%,增速升至年内最高。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提升,1-11月实现增速转正,全年同比增长1.4%,透露出工业生产的韧劲。其中,最能显现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韧性增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先于全市规上工业释放企稳信号,其产值同比增速自6月转正后一路上扬,全年增长7.1%,成为广州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市场主体生力军的活力可见一斑。
投资定盘稳阵,科技积势蓄力,产业吐故纳新,汹涌而来的一波波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在夯实广州定力、改变广州格局,改写广州未来。
经济发展不可能是45度斜线般的一直向上,广州向来也不是顺风顺水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不足250万人的城市,发展成为实时管理人口2400万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经济总量从不足3亿元提高到超3万亿元。经济总量从1万亿到2万亿,广州用了8年;从2万亿到3万亿,用了5年。
一路走来,无数敢为人先、踔厉奋发的广州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突破难关的智慧,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向前进,创造了来之不易、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对世界舞台、国家使命、人民期许,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征程中,广州要永葆敢为天下先的姿态,继续唱响高质量发展的强节奏。
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
【采写】南方+记者 周甫琦 黄舒旻 陈思勤
【剪辑】陈庭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