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董磊:“特色+集团化”精耕细作,擦亮南海教育品牌

佛山来论
+订阅

■本期主题:集团化办学

今年是佛山首批省、市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评估验收之年,也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朝更加规范、紧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近日,佛山召开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会,总结工作成效,推广优秀经验做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项制度设计,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在集团内的充分共建共享,有效跨越“资源鸿沟”,最大化发挥教育资源的实际效益,惠及集团内所有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佛山教育集团有何先进经验举措?面对当前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佛山该如何破题?本期来论将以此为话题,邀请教育相关部门、优质教育集团代表共同探讨,敬请垂注!


“特色+集团化”精耕细作,擦亮南海教育品牌

文|董磊

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始终在突破与探索中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并形成南海方案与成果。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是南海对国家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积极回应,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融合发展。

早在2011年,南海区通过财政资金分配方式,连续三届投入近6000万元资金,专门推进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到2020年,全区已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校一特色”的局面。在此基础上,2020年南海区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采用龙头带动的方式,通过核心学校的优质资源对其他学校的辐射引领,推进南海区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南海区已成立基础教育集团76个,覆盖50万学生,400多所学校,涵盖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共有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14个,数量为全省区县第一。

三年深耕,南海的教育集团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产生五种主要类型:一是以高中为核心校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集团;二是以行政强统筹赋能的教育集团;三是以初中为核心校的学片化教育集团;四是以优质校为核心校的帮扶型教育集团;五是以核心校特色为引领的教育集团。

南海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得益于起步早、介入深的有力举措,并形成了“加强研究,出台政策”“深度调研,找准问题”“总体规划,整体布局”“做实做好,系统推进”“总结提炼,形成机制”的发展路径。

如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南海首先在外部系统,即区域层面整体推进。区教育局教科所和基教股配有专人跟进教育集团,并深入各镇街和学校建立中心小组以保障运行,下沉镇街、核心校甚至成员校全面调研,查找问题,倾听诉求,促进工作。此外,设立78个专项课题,专门研究集团化办学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对集团运行系统进行整体梳理。因为教育集团毕竟是多法人机构的集团,不是单一法人,如何加强它的运作和组织体系?我们在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做好集团化办学的七个要素:组织构架、集团文化、课程体系、科研机制、队伍建设、运作管理和评价考核。

通过“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段衔接,南海教育集团构建了一体化贯通育人链条,以出口为导向,实现纵向人才培育,避免不同学段之间的人才流失和断层。同时,集团内在教研机制、课程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拉动薄弱学校,以横向帮扶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

目前佛山市三水区15所、云浮市云安区4所、茂名市电白区4所学校(幼儿园)加入了南海教育集团。同时还向贵州黔东南、新疆、西藏协作地区辐射,2022年狮山高级中学体育特色集团帮助黔东南州麻江县成立了“麻江县第一中学体育特色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擦亮了南海教育品牌。南海教育集团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大沥教育集团和西樵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获评省级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典型案例,受邀在广东省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上作经验分享。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西樵范式”获国家主流媒体聚焦,在《中国教育报》头版刊发。

实现数量上的全覆盖后,还需要不断精耕细作进行系统优化。下一步,南海将继续以“特色+集团化”为方向,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加强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和内在逻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加强对典型经验的梳理,特别是杭州的经验,来优化整体布局,加强评估;完善配套政策,设立区镇两级专项资金,加强特色师资配备,促进集团内的名师流动,关注教育集团当中临时员工队伍的建设;创建发展平台,增设集团级别的教科研活动评比,建立信息化平台,以数字化赋能集团高效运作,不断强化教育集团内涵发展。

(作者系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科所所长)

【本期统筹】王雅铄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王雪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