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拥有潮玩、网红等城市标签的桂城,如何让乡村也潮起来?本地学生、年轻人、艺术家,又将如何推动在地文化的传播,让桂城乡村也自带流量属性,和城市一样好玩有趣,被更多人发现、看见?
通过小学牵手社区,双方深入结对,让乡村更美更潮,是桂城正在开展的一种全新尝试。1月24日,在桂城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桂城“潮美乡村”品牌艺术乡建专项社校结对仪式同步进行。石𬒔社区与怡海第三小学进行签约,将通过社校结对的方式,力争为“潮美乡村”建设树样板。
活动现场,石𬒔社区与怡海三小合办节目——非遗舞蹈表演《石𬒔八景再现》收获掌声一片。这是桂城推动乡村学校与在地社区结对共建的一种表现形式。
会议现场。桂城宣办供图
未来,桂城将致力推动辖区内22个农村社区学校与所在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结对共建活动,激发乡村文化发展的生命力。这也意味着,更多年轻的血液将涌入乡村,通过更丰富的表现形式记录乡村、传播乡村,为桂城“潮美乡村”建设、在地文化传承带来更多的可能。
今年1月,桂城召开2024年“百千万工程”工作推进暨城市品质提升会议,发布了“建设‘潮美乡村’三年行动”和“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两大计划。艺术乡建正是推进“潮美乡村”建设十大专项行动之一。
按照计划,桂城将用三年时间,聚焦“潮美乡村”品牌建设,深入实施“艺术乡建”行动,广泛联动社会资源,发挥乡村在地学校、艺术人才、机构组织的艺术专长,为乡村美学营造、文化发展、人才培育赋能,让乡村风貌焕新颜、乡村内里添新彩、乡村文化焕新生、乡村文明再升级。
除了加快推动乡村学校与在地社区结对共建,桂城还将加强乡村学校对在地性特色文化培育发展,让乡村学校积极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人文历史、乡土风情、乡村风貌、发展规划等情况,组建教师、学生团队对社区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和创作,确保每间农村社区学校至少有一个在地性特色文化项目,打造“一社区一校一品牌”。
社校结对为桂城潮美乡村建设赋能。桂城宣办供图
不仅如此,桂城还将开展多形式广范围文化交流活动。比如,通过学校与社区联合开展“艺术课堂”“乡村采风”“文艺实践”等活动,让校园特色与社区文化共融共生;围绕乡村传统节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活动,学校积极组织文艺汇演、流动展览、写生涂鸦等活动进社区,为艺术乡建输送源源不断的文艺风采。
为加快推进“潮美乡村”建设,桂城还将推动乡村“艺术四库”资源有效联动,并充分发挥“四库”资源优势及创造力。结合“文艺家驻村”“乡村美妆”“城市艺人”“美学入社区”“千灯点点计划”“青年新演艺发展计划”等项目,桂城将动员组织“四库”艺术人才、资源参与乡村文化项目建设,鼓励其走进乡村开展艺术创作、文艺演出、路演等,把新潮城市文化艺术带进乡村;支持“四库”资源、各类乡土人才、返乡文艺人才等进驻乡村创作创业,拓宽乡村文化创作发展空间,用艺术激活乡村资源,推动一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链接
桂城“潮美乡村”品牌实施“三步走”
2024年,“一品牌”。形成“一社一校一品牌”。建好“艺术四库”(乡村美学样板库、艺术人才库、乡村导赏员库和特色资源库),建好乡村文明培育队伍(社区工作者、新乡贤、志愿者、文艺爱好者)。
2025年,“两提升”。提升品质、提升知名度。“一社区一校一品牌”产出品质高、知晓度高,“艺术四库”发展机制良好运作,乡村文明培育队伍发展壮大,艺术乡建气息浓厚。
2026年,“三特色”。形成一批乡村美学示范点、一批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一批持续为艺术乡建发力的人才和资源,“艺术乡建”成效显著,乡村文明实现内外兼修。
南方+记者 李欣
通讯员 罗语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