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麦片会引起肠炎?如果麦片被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那么,可能带来发热、腹泻等问题。
近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以下简称“香港食安中心”)呼吁市民不要食用多款进口谷类产品,因为相关产品可能受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涉及多款桂格麦片。
记者查询发现,香港食安中心是在1月17日发布的上述公告。公告提及产品为:
(一)桂格燕麦方脆——蜜糖果仁味
(二)桂格燕麦方脆——肉桂味
(三)桂格燕麦方脆—原味
品牌:桂格
来源地:美国
该中心发言人表示,香港食安中心早前通过食物事故监测系统,获悉美国食物及药物管理局发出通告,指上述产品可能受致病菌沙门氏菌污染。该中心了解情况后,随即联络本地进口商跟进,初步调查发现,有进口商曾进口上述受影响的有关产品。目前,进口商已按香港食安中心指示将受影响产品停售及下架,并展开回收。
该发言人称,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致发烧及肠胃不适,例如呕吐、肚痛及腹泻等。这类致病菌对婴幼儿、长者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能会有较严重的影响,甚至可引致死亡。
因此,呼吁市民如购入上述受影响产品应停止食用。业界如持有有关产品,亦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感染沙门氏菌有何症状?
如何预防?
一起来看看
▼▼▼
沙门氏菌是什么?
沙门氏菌属是在1885年霍乱时发现的,属于肠杆菌科,种类很多,有6个亚属,2500多个血清型。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包括仅感染人的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人畜共患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在20℃-30℃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在水中可生存14-21天,在动物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冻土壤中可越冬。沙门氏菌本身并不能自行传播,需要特定媒介才能传播到其他环境。如食品、鸟类迁徙、污水等都会造成污染物的转移。
感染沙门氏菌有何症状?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有的可以感染人,有的感染动物,还有人畜共患的。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炎、败血症以及局部感染化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炎,沙门氏菌是世界范围内引起社区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源菌之一。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胃肠炎,通常潜伏期在4-24小时,也有短至2小时发病的。病人通常起病急,表现出畏寒发热,体温38℃-39℃,多伴有食欲不振、头疼、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便次数明显增加且呈黄色水粪,带有少量粘液,有恶臭,个别病例可伴有脓血,病程一般2-4天。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败血症较为严重, 潜伏期为1-2周。起病急,畏寒发热,持续1-3周。血中可查到病原菌,而大便培养常为阴性。病情严重的有可能致死。
如何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沙门氏菌对热的抵抗力很弱,100℃时立即死亡,70℃下处理5分钟或65℃下处理15—20分钟,都可以杀死沙门氏菌。所以我们从市场买来的肉类食品,在烹调时一定要把食品或其原料煮熟、煮透。
平时做饭案板要生熟分开。因沙门氏菌最佳繁殖温度是20℃-30℃,因此平时贮存肉类食品时要低温保存,控制沙门氏菌繁殖。
编辑 | 张芷莹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人民网科普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