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种业振兴在路上系列报道②丨科技创新育种 ,“河东1号”麻黄鸡扬帆起航

粤农新鲜事
+订阅

编者按:

种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自国家实施种业振兴战略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决策部署,不断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和应用,持续推动科企育种联合攻关,大力支持商业化育种,培育出一批突破性品种。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公示了天华肉羊等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梁山黑猪等17个遗传资源审定鉴定结果,其中广东畜禽种业表现抢眼,河东1号肉鸡配套系(以下简称“河东1号”)等四个配套系通过审定,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起行业关注。

      科企联合创新  驱动共育良种 

   “河东1号”是台山市河东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东禽业)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培育的成果。河东禽业总经理朱焜炜介绍,河东1号肉鸡是以超速黄、石岐杂鸡、隐性白羽鸡为育种素材,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而成的中速屠宰型麻黄鸡配套系。该配套系采用三系配套模式,3个品系均闭锁选育8个世代以上,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优于标准要求,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小,遗传稳定,父母代种鸡繁殖性能好,商品代肉鸡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体型圆、胫短、屠体美观、一致性强。经中试应用,该配套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接受度好。

       为塑造产品核心竞争力、凸显产业优势,近年来,台山市全力推进麻黄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养殖水平全省领先。作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河东禽业扎根于台山,秉承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坚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聚焦行业育种短板,不断探索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多年来,该公司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单位开展育种合作,建立分子育种实验室,重点开展屠体外观和部分质量性状的选育。在疫病净化及防治方面,与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禽病研究室,不断挖掘不同种鸡素材的优良基因,为麻黄鸡的繁育和推广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条件保障。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河东禽业在广东省各级政府单位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关注中速型麻黄鸡屠体表观性能,在生产性能选育的同时,强化选育体型(体短圆)和屠体美观度(毛孔细),成功培育出生产效率高、特征明显、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适应不同地区消费需求的中速屠宰型麻黄鸡“河东1号”。

      麻黄鸡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通过审定的“河东1号”在种源性疾病的净化功能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两白”问题提供了新的优势方案,同时在屠宰性能选育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河东禽业从2012年开始着手开展“两白”净化工作,与国内科研院所开展研究合作,进一步完善育种生物安全体系,集成适合公司的“两白”净化技术体系。2016年,该公司通过省级禽白血病净化创建场验收,2019年“禽白血病净化新技术在黄羽肉种鸡场的应用与推广”项目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21年通过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验收,2022年通过省级禽白血病净化示范场验收。

    “河东1号”在屠宰性能选育上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随着黄羽肉鸡产业逐渐做大,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是“活转鲜”上市后,对品种的屠体外观、肉品质、繁殖和饲料利用率等重要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河东禽业紧跟市场发展趋势,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单位开展育种合作,聚焦行业育种短板,加快科技创新育种,成功培育出了麻黄鸡“河东1号”。

       河东禽业总经理朱焜炜向记者介绍,本次通过审定的“河东1号”在配套系构成中充分利用了超速黄和石岐杂鸡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入带有快羽基因的隐性白羽鸡,同时强化体型结构的选种,经过杂交配套,不但产蛋等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屠宰性能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屠宰性能好、体型短圆、屠体美观、均匀度好等特点,既适合活鸡上市,又满足了屠宰上市和预制菜发展要求,解决了麻黄鸡单性别销售的难题,在同类产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为麻黄鸡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种支撑。

       朱焜炜补充说到,从2021年1月开始,“河东1号”父母代种鸡在广东省江门市、佛山市、惠州市、中山市等地开展中间试验,每年需求量具有递增趋势,累计饲养量为153万套,可以生产商品代鸡苗1.8亿羽,市场反映良好。通过审定后,“河东1号”将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更优秀的种源,促进黄羽肉鸡产业向高效、安全、健康转型升级。

       预制菜兴起  激发麻黄鸡产业潜力

      良种支撑麻黄鸡产业健康发展。广东麻黄鸡产业是近年来在科技创新育种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特色优势产业。

      麻黄鸡以毛色麻黄而得名,是黄羽肉鸡中最具代表性且为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种之一。这种鸡生长速度快、产蛋性能高、饲料消耗少,且脚短、腿粗、体态均匀度好,适合机械屠宰。而且麻黄鸡的肌纤维甚至比部分慢速生长型鸡更细,肉质口感更好,是发展预制菜的优质原料食材,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022年以来,广东瞄准预制菜市场,积极布局预制菜这一新兴产业赛道,出台了《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极大地刺激了预制菜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广东禽畜产业的发展,由麻黄鸡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豉油鸡、盐焗鸡、白切鸡等预制菜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湾区百姓舌尖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近两年来,江门台山农业搭上预制菜发展快车,借助原材料产地优势和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麻黄鸡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加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形成了龙头企业“育良种、养好鸡”的产业特色。2021年,台山市麻黄鸡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麻黄鸡更是以生长速度快、产蛋性能高、肉质口感好的特点,上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进一步打响了台山麻黄鸡品牌知名度。据了解,目前产业园共有包括河东禽业在内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拥有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与广东省鸡胚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优质黄羽肉鸡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形成了以麻黄鸡等特色家禽育种研究、养殖及胚胎蛋供应、禽产品加工、仓储、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条,关联带动食品包装、保鲜材料制造、物流、电商、旅游、餐饮等一批配套产业的产业集群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据记者了解,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研发,麻黄鸡预制菜生产工艺愈发成熟,盐焗鸡、豉油鸡、手撕鸡等以麻黄鸡为原材料的预制菜特色菜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端上了湾区百姓的餐桌。

       广东是麻黄鸡的传统养殖地,江门台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是麻黄鸡重要产区之一,同时也是大湾区“菜篮子”重要供应产地。据台山市农业农村部门介绍,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育种企业聚焦市场需求,科技创新育种取得明显成效,麻黄鸡河东1号取得突破性进展,台山麻黄鸡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台山共有麻黄鸡规模养殖场253家,麻黄鸡存栏803.28万只,年出栏2329.49万只,年产鸡苗超过1亿只。与此同时,台山积极发展麻黄鸡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不断加大对麻黄鸡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豉油鸡、盐焗鸡、白切鸡等麻黄鸡预制菜产品驰名粤港澳大湾区,以鸡的产业特色一鸣惊人,打响了“侨都预制菜”区域品牌。

来源:海洋与渔业杂志

记者:曾凡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