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活力旺!阳城镇畔水村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变“实景图”

南方+ 记者

抓党建、优环境、重基建、强农业……当前,阳山县阳城镇正抢抓机遇,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多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变“实景图”。

2023年,官陂大圳巩固修复完成,下一步工作计划将于水圳两边建设绿道。

2023年,官陂大圳巩固修复完成,下一步工作计划将于水圳两边建设绿道。

阳城镇畔水村,距离县城2公里左右。近年来,该村依托村落的自然环境与自身优势,以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带领全村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变化,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激起大浪花。

干群携手凝聚“红色”战斗力

激活“百千万工程”一池春水

2019年,畔水村积极响应《阳山县“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号召,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百千万工程”号角吹响,畔水村抓紧规划,在原来取得的成效上巩固提升,推进特色村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屋舍俨然,井井有条,这是如今畔水村给人的第一印象。

畔水村是如何推进村庄建设的呢?干群合力是关键。

畔水村寺坪村小组自发用集体资金修建了约1.5公里的农田灌溉水圳,满足寺坪村小组近百亩农田用水。

畔水村寺坪村小组自发用集体资金修建了约1.5公里的农田灌溉水圳,满足寺坪村小组近百亩农田用水。

“要得到所有村民的支持和理解肯定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是大部分村民支持的、对集体利好的,村民理事会都会和我们一起做好其他村民的沟通工作。”畔水村党总支书成国新介绍,涉及村中大面积建设推进的项目,就会组织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召开会议,动员党员、村中有威望之人等力量,发挥带头作用,商议工作开展计划、民事协调事宜。

无偿让出田地使用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逢节假日返乡时捐钱用于村中建设、与干部共同入户开展民事协调……近年来,畔水村村民只要是听闻村中有了新的集体建设项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有智出智,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其中,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浓烈氛围。

完善基建延伸“蓝色”发展图

夯实“百千万工程”要素支撑

畔水村沿S525省道而起,车流量大,安全隐患整改是畔水村民及周边群众的迫切愿望。

作为村中的“领头雁”,成国新多次到路边沿线认真调查研究、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和诉求,积极寻求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与项目实施方做好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推动多个项目落地。

畔水村现貌。

畔水村现貌。

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畔水村充分利用定向畔水村“6·30”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等专项资金,完成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畔水村村口(城南大道西和G107连接的十字路口)道路拓宽、畔水村成屋村小组风貌管控、黄竹冲村小组入口道路修整、官陂大圳巩固修复……这些基建项目强化了畔水村的“五脏六腑”,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整村的“颜值”,可谓“内外兼修”。

基建项目的完善,不仅解决了畔水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农田灌溉、农产品运输等限制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也让位于官陂大圳下游的雷公坑村、大莲塘村、城南村等村的农田得到了润泽。如今,畔水村建成了9条美丽乡村,其中岩仔村和成屋围村的成屋一、成屋四、成屋五3个村小组已完成特色村打造。

农文旅融合激活“绿色”动力源

焕发“百千万工程”蓬勃生机

畔水村呈现西部山区东部平原分布特点,辖区内河网密布,水资源充沛,河流落差大,村内建5座水电站,其中婆皮坑水电站每年为村委会创造16.5万元租金收入。

畔水村有耕地面积2668亩,村民多年来以种植水稻、玉米、花生为主。近年来,为了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农民收入,畔水村陆续引进西洋菜、枸杞叶和其它各种蔬菜水果进行种植。

畔水村枸杞叶种植基地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拍照打卡。

畔水村枸杞叶种植基地吸引游客前来采摘购买、拍照打卡。

之前,村中的平原片多以水稻—蔬菜种植模式为主,多为散户种植,规模较小。从2021年开始,种植大户开始在平原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枸杞叶种植,由最开始的100多亩,发展到现在800多亩。而在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机遇下,畔水村大力引进西洋菜,现有101亩。大片绿油油的农田、宽阔的土地也吸引了农庄、花卉种植户在此驻扎,并引来源源不断的游客采摘购买、拍照打卡。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畔水村民专属的丰收节,每到这天都会举办庙会,热闹非凡。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畔水村民专属的丰收节,每到这天都会举办庙会,热闹非凡。

同时,畔水村还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推动打造国家AAA级风景区——神峰关,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观光旅游。除了节假日人流增大,每年总有那么几天村里也是热闹非凡。“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丰收节前后,村里都会热闹似过年。村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来这里吃个糍,而这个时候,村里的草莓园、蔬菜种植基地、农庄极有可能接待不过来了!”成国新介绍,村里的特色节日“丰收节”当天,村民们会齐聚吃饭、捐款打照、上香祈祷、举办庙会,这是村里延续了200多年的传统惯例。特色的传统文化,近年来焕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兴盛。

氛围和谐浓烈的群干关系、日渐完善的基础建设、越来越美的村庄风貌让畔水村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也为阳城镇将“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图”变“实景图”献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阳城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