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公示,筑牢“两屏、多廊、多点”生态格局

南方+ 记者

1月24日,笔者获悉,《清远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草案在清远市自然资源管理局官网上进行征询意见公示。其中提到,目标是融入全省北部生态发展区建设,以构建生态宜居示范城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国土为愿景,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分级,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将清远建设成为全省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标杆区、生态宜居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

本次规划范围为清远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内全部陆域国土空间,总面积约19035.48平方公里(2855.32万亩)。本次规划期限2021—2035年。

该规划提出,衔接落实广东省“一链两屏多廊道”的生态空间格局,筑牢“两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市内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整体保护,构建由13条水系廊道、10条动物迁徙廊道构成的生态廊道体系。

具体如何进行生态修复?规划提出,系统推进生态空间保护修复、统筹农业空间综合整治、提升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构建生物多样性廊道网络及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系统推进生态空间修复,包括山体综合整治、保护修复河湖湿地,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治理修复矿山环境。统筹农业空间综合整治包括保护修复农业生态功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立生态产品“清远认证”体系,深入推动“农业+文创”行动,实施“农业+旅游”行动,强化品牌宣传力度。

提升城镇空间生态品质。保护修复城市蓝绿网络,建立以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广场、防护绿地、城市农业公园为主的城市绿地体系;强化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滨水景观,贯通城市水生态廊道,构建以北江、连江、瀚江等骨干河流水系、湖泊、湿地为支撑的蓝色网络。

构建生物多样性廊道网络。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为核心,以自然保护地为主体,以种质资源保护区、禁猎区、禁伐区、原生境保护小区(点)等为补充,以物种迁徙通道为廊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探索多元化生态修复路径,完善市场化体制机制,健全配套政策,支撑“绿美清远”生态建设,筑牢粤北生态系统屏障,优化提升南岭大东山、滑石山等主要山脉的森林景观和生态质量;优化清远绿网蓝脉体系,全面打造生态廊道,推进活力水乡休闲碧道、北江水利景观博览碧道、南粤古道博览碧道、灵山秀水主题碧道等主题廊道建设;打造城乡协同的美丽家园,依托城乡特色景观禀赋,深挖乡村特色森林景观资源。

围绕上述目标,针对“两屏、多廊、多点”提出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包括南岭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3项;三桂山一笔架山浅山丘陵屏障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3项;北江—连江流域整治及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7项;农业空间修复整治重点工程8项、城镇空间生态提质重点工程3项、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3项、南岭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工程3项、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重点工程4项。

【撰文】黄剑琴 陈之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