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东山书院院长李月云:守一方文物 护一缕书香

南方日报 南方+

文化之乡梅州是一座底蕴深厚、文脉绵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在周溪河畔,有一座270余年历史的书院——东山书院,2008年它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它被列为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东山书院依然保存完好,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可喜变化,离不开一个人——东山书院院长、梅州市“三八红旗手”李月云,她十年如一日用心、用情、用智慧守护着这座古老的书院,并为书院的活化利用殚精竭虑。

李月云。受访者供图

李月云。受访者供图

喜欢书院的孩子和家长都亲切地称她为“院长妈妈”,面对大家的赞誉,她说:“我只是书院的一名平凡的工作人员,大家对我的厚爱是源于对书院爱屋及乌。为此,我更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守护书院。”

求真务实▶▷

讲好书院故事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始于唐、兴于宋,延至清末,历时千余年,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东山书院是王者辅任内所建的嘉应官立最高学府,是梅州唯一幸存的古书院。

悠悠的周溪河水从状元桥洞穿过,汇入梅江河,岸边的东山书院就这样静静地矗立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履行着每个时代赋予它不同的职责与使命,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传承,走向未来。

“东山书院的历史,是梅州教育发展史的缩影。”李月云翻阅古籍,查遍资料,为的就是读懂这座书院,只有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守护它。李月云通过多年的努力,收集了几十本与书院相关的重要书籍,整理出厚厚的一大叠资料笔记,厘清了东山书院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脉络,从儒家书院,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李月云对书院的历史人文如数家珍。在书院听李月云娓娓道来的讲解,大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口述历史、讲好书院故事,李月云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讲解员。

十年相伴,李月云对东山书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这里一桌一椅、一字一画的陈设布置,她都用心用情,营造出一步一景的书院之美。日常精细化的管理,让书院处处干净整洁。清静优雅的环境,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历史美感,又让置身其间的游客感受到古老书院生生不息的生机。

十年如一日,李月云与书院为伴,有披星戴月的奔忙,有黄卷青灯的苦读,也有一块钱都要省着用的拮据,李月云从不轻言一声苦一声累,反而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守护书院。

临危不惧▶▷

巾帼不让须眉

东山书院毗邻周溪河,地势低洼,容易遭受洪水侵袭。去年9月,受台风“海葵”环流持续降雨影响,梅州出现严重灾情。市减灾委决定于9月7日20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Ⅳ级响应。当天,东山书院遭受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外大门上涨水位达1.5米,上堂最高水位达1米。

“当天下午4时,水位就迅速上涨,一下子就漫上了门坪,不到半个小时,洪水就倒灌进了书院的大门。面对来势汹汹洪水和刚刚结束党建培训的50多名学员,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争取把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李月云当机立断向东山书院的主管部门梅县东山中学请求支援,同时按照日常演练的抗洪抢险应急方案,沉着冷静组织人员转移、抢救物资。在学校领导重视下,分管领导带领物业、园林、新华书店工作人员赶到,和该院员工共41人投入抢险救灾中。

在齐腰的洪水中,李月云凭着自己对环境的熟悉,在长廊过道中,来回穿梭指挥,通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在洪水中共转移藏书5000多本,消防、安防、音响、电教设备等共计150多万元物资。

随着夜幕降临,水位持续上涨,李月云依然不放弃,打着手电筒,在水里一趟又一趟地来回指挥,提醒注意事项,心里想着只要能多保住一本书也要坚持到最后。

晚上8时,水位还是居高不下,书院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市应急办和学校领导牵挂书院的安危,担心抢险人员的安全,下令全员撤离。接到指令的李月云,一边吹着口哨,一边认真巡查,确保无人员滞留,才拖着沉重的步伐从洪水中走出书院。

后来,李月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说自己看着洪水中的书院,一种悲壮之情涌上心头,那一幕也更加坚定了她与书院休戚与共的决心。

第二天,洪水还没有退去,李月云一大早就返回书院,看着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的书院,心疼不已,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快的时间,赶在中秋国庆黄金周前,让书院恢复昔日的模样,确保对外开放,满足广大游客的参观需求。

为此,李月云又想方设法整合资源,组织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投身到修复工作中。在李月云的感召下,志愿者来了、“书香妈妈”带着孩子来了、共建单位梅江检察的干警来了、街道居委和供电部门来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十多天的精心整理,一个个房间,一层层书架,一件件物品,干净整洁,陈列有序,书院内外焕然一新。

国庆期间,接踵而来的旅客流连在书院,闻着阵阵花香,怎么也想不到,20多天前,这里曾突遇洪水。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270多年的风风雨雨里,东山书院正是因为有一群像李月云这样的守护人,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在李月云看来,“我们守护书院,书院也在滋养我们。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这里蕴含的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守正创新▶▷

打造文化品牌

当下,梅州正持续推动书院文化的守正与创新,致力于让东山书院在得到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能在新时代下注入新内涵、焕发新活力。根据省委宣传部《打造岭南书院工作方案》要求,梅州市东山书院被列为2021年全省重点打造10个岭南书院之一。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李月云带领管理团队,经两年多实践探索,精准对标岭南书院的定位——打造梅州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的定位,秉持“书院建设高大尚,书院管理细精准,书院活动好又多”的运营理念,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把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

今天的东山书院,是一个具有书香气息的公共文化空间。书院成为梅州学子、家长喜爱的校外教育场所,同时也是梅州文人学者雅集的重要场所,李月云是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她参与这里的每一场活动。“东山书院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乘势而上,全力而为,用好国家给予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把东山书院打造成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地方品牌,推动书院高质量发展,在传承活化利用中,让书院的书香温暖一座城。”李月云说。

在李月云的精心运营下,书院迸发出蓬勃生机,东山大讲堂常年开设学术讲座,紫藤之家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我们的节日”活动精彩不断、志愿服务送教下乡。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开展教育培训等活动300多场次。

李月云对书院的悉心守护,既有日常工作的规范管理,也有危难之时的挺身而出,更有对古老书院的传承、活化、利用的积极推动。

“东山书院是历史照进现在的一束光,也是现在通向未来的一条路。我们沿着先贤的足迹前行,也为后人提灯引路。”李月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陈萍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