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9日的
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颁奖大会上,
一名肇庆青年
成为备受瞩目的新锐文学之星。
肇庆市90后青年作家路魆(左)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图源 肇庆文联
他就是90后青年作家陆嘉伟,
他以小说《夜叉渡河》
荣获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从城市到乡村,
从工程师到作家,
是什么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工程师辞职
回乡投身写作
陆嘉伟,是肇庆高要人。
路魆,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
他的作品均以笔名来展现
(下文称路魆)。
受访者供图
路魆,
曾是一名建筑工程设计师。
2018年,他毅然从广告公司辞职,
决心回到家乡投身于写作事业。
辞职后,他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通过旅游和阅读感受着世界的多样性与弹性,并在家乡的小院子里悉心种植了很多绿植,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对植物的观察与热爱,为他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路魆的写作风格独具特色,擅长将观察、回忆与幻想巧妙融合在一起。他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挖掘出对人类命运的隐喻,在短篇小说《焚风期杂病论》中,他便对蕨类的观察所得融入了小说中,让故事更形象生动。
受访者供图
观察、回忆与幻想相融
创作独具风格的科幻小说
路魆的文学之旅
不仅是对个人成长、
创作困境、艺术追求的深刻反思,
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坚持与勇气,
同时传达了对生活、文学
和未来的独特见解。
作为广大青年的榜样,
路魆创作的故事与经历,
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文学道路上
勇往直前,开创属于他们的未来。
受访者供图
《夜叉渡河》作为路魆的代表作之一,
其中描绘了他童年时期
关于夜叉传说的回忆。
这个故事将神秘的夜叉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路魆分享他小时候站在水边听到的关于水鬼的故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夜叉渡河》中,夜叉就是以水鬼的形象而存在。他将童年的心灵感受投射到作品当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夜叉渡河》中,还有很多路魆小时候在乡村的深刻回忆。例如“祖父临终的午后,我去游泳了;当我回来时,他已离世。”这个回忆与《夜叉渡河》小说开头的情节是一致的。路魆回忆起自己照顾祖父整个夏天的经历。然而,在他离开一会去游泳的那个下午,他发现祖父已经离世。这意外的死亡让路魆感到遗憾和内疚,因为他没有陪伴祖父走到生命的尽头。这一经历成为他写作《夜叉渡河》的灵感来源,他分享道,夜叉的目如双灯仿佛注视着他,使得小说中包含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受访者供图
路魆奶奶的去世
也成为他创作
《金莲与捕蝇纸》的灵感来源之一。
奶奶的中风和他对奶奶去世时全然不知情的描写,展现了对于家人逝去的无奈和痛苦。这些个人经历让他有了通过文学来弥补心灵创伤的冲动。他通过神话和民俗将人生遗憾放大,试图在幻想中找到一种回到过去、弥补遗憾的方式。对于路魆来说,文学成为处理死亡经验和寻找心灵慰藉的出口,通过创作他试图面对并化解心灵上的创伤。
坚持初心创作
终得成果
路魆最开始的主要收入来源,
是给各大文学杂志投稿,
赚取稿费。
他分享道,一家杂志一年只能发作者一次作品,如果要维持稿费收入,需要同时给多家杂志投稿,而且审稿和稿费发放周期很长。然而他写的小说不是那么现实主义的主流作品,自然被退稿也多。如果被退稿则需要另投,这等于进入下一个周期轮回。这曾让他感到非常疲惫。
为了维持生活,
路魆找了一份写文案的兼职,
但只做了约半年时间,
那也意味着他兼职的收入来源彻底断了,
他只好将精力全部放在写小说上。
受访者供图
越努力越幸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长期坚持写作下,
路魆得到了一些编辑的赏识,
并给予他发表作品的机会。
路魆渐渐在编辑们的鼓励和写作训练中不断取得进步,并得到更多发表机会。也曾有人质疑过路魆的写作风格,但他依然按照自己的格调和审美坚持写作,几年下来,他积攒了一批小说作品,却深感发表在传统期刊上终究传播有限,便冒起出版成书的念头。
路魆回忆道,“2018年,我试着投稿小说集《角色X》,惊喜地得到了出版机会。《角色X》于2021年正式出版。”在2021年初,有编辑通过微博找到他,希望能出版他的作品。路魆花了半年时间,把一篇约20万字的长篇小说重写一遍,最终在2022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作品《暗子》。
受访者供图
《夜叉渡河》是路魆的第三部出版作品,
亦是他五年磨一剑的结晶。
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事业后,
路魆一直沉浸在对过往思想记忆的追忆
和对自我经验的剖析中。
在三十岁那一年,
他意识到需要走出个人的幻想世界,
多与朋友线下交流。
路魆通过观察、回忆、幻想
以及对符号的运用,
创作出一部具有开拓性主题的小说集,
为创作《夜叉渡河》奠定了基础。
受访者供图
夜叉传说、神秘的自然景象,
以及与祖父和奶奶有关的遗憾,
都成为路魆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
文学成为他面对生命的不可逆转
和修复心灵创伤的手段,
通过神话和幻想,
他试图超越时间的限制,
回溯过去,填补遗憾。
在创作的过程中,
路魆借助文字和想象力,
将个人的感悟与读者分享,
引导读者思考生命、死亡
以及面对不可改变的遗憾时的心灵抚慰之道。
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
更是人们探寻生命深层次意义
和超越痛苦的一种方式。
编辑 李颐娜、彭雯霞
一审 叶 雨
二审 梁嘉欣
三审 欧景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