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闹新春,品赏民俗文化 | 来粤东西北过大年③)
还记得兔年春节火爆全网的英歌舞吗?
其实,广东还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民俗值得体验:汕头“赛大猪”,巨猪拼美斗肥最“闹热”;梅州花萼楼祈福,独特的祈福仪式与广东最大最美土楼相得益彰;茂名年例,万人空巷的场面尽显民俗魅力……
龙年春节,来广东,沉浸式感受年味满满的民俗文化盛宴,将新春氛围一次性“拉满”。
你最想参加粤东西北的哪个民俗文化活动?(可多选) 潮州“穿蔗巷” 汕头“赛大猪” 揭阳普宁英歌 汕尾“正字戏” 梅州花萼楼祈福 河源“捉鱼节” 韶关“香火龙” 清远“玩坡节” 云浮“抢花炮” 阳江“开灯” 茂名年例 湛江遂溪醒狮 提交
潮州“穿蔗巷”
甘蔗挑灯、担挑花篮、肩抬锦旗……每逢正月十六,潮州市湘桥区磷溪镇溪口村的村民汇聚一堂,以一种民俗活动“穿蔗巷”,祈求新年兴旺,日子像甘蔗一样节节高、甜甜蜜蜜。
潮州“穿蔗巷”现场。苏仕日 摄
按照习俗,参与巡游祈福的当地男丁身着蓝布长衫,腰系红绸,肩披毛巾,头戴金花礼帽,大多数脚上着袜却不穿鞋;姑娘们穿红着粉,打扮得花枝招展,或肩抬锦旗,或担挑花篮,或演奏民间乐器。
身着盛装的俊男靓女手持甘蔗,汇聚成一条绵延不绝的“蔗巷”,在灯火辉煌的夜幕下,波光粼粼的河水倒映着他们的身影,场面十分壮观。
汕头“赛大猪”
五六百斤重的猪猪头戴大红花,嘴衔金桔,背上印着象征吉祥的大红印,成排成列面朝祠堂分布,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这是潮汕特色民俗——“赛大猪”。
汕头澄海冠山“赛大猪”盛会。马卡 摄
在汕头澄海的冠山,“赛大猪”酬神活动的同时,祠前的潮剧大戏、木偶戏、潮乐演奏、乡音嘹亮;祠堂里巨香大烛、盆花金桔、书画彩屏,工艺精致;神轿出游队伍,标旗花篮、龙舞高跷,配合潮州大锣鼓点翩翩起舞,正如一次乡村文艺大游行。
揭阳普宁英歌
当响彻云霄的锣鼓声由远及近,“梁山好汉”们从古村街巷奔涌而出,手执特制双短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起舞,气势磅礴。这是英歌舞,广传潮汕大地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中华战舞”。
英歌起舞。林楚镇 摄
在潮汕人眼里,英歌是英雄的化身、吉祥的象征,每逢重大喜庆之日,英歌锣鼓声响彻城乡村寨,甚至有人不远千里驱车到潮汕乡村,只为“现场看一眼英歌”。
以普宁英歌为载体,揭阳普宁正在开展为期3个月、多达25场次的“中华战舞·普天同庆”普宁英歌文化节系列活动,逐渐从乡村走向世界。
汕尾“正字戏”
甲子英歌、滚地金龙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白字戏、正字戏等地方戏曲,汕尾渔歌、陆丰钱鼓舞等特色舞蹈陆续上演……2024年汕尾市非遗展演活动将于春节期间强势来袭,众多“非遗大咖”上演非遗“大PK”。
汕尾陆丰正字戏《荷塘月色》。受访者供图
其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当属陆丰正字戏。陆丰正字戏系南戏遗响,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正字戏打造的作品《荷塘月色》舞台呈现效果唯美,同时融入英歌舞、滚地金龙、跑布马等陆丰非遗项目,用古老戏曲表现日新月异的乡村变化。
梅州花萼楼祈福
每年正月初三,广东第一大土圆楼梅州大埔花萼楼都将迎来祈福仪式。
此时花萼楼里的每个房间前都插着彩旗,土围楼里鞭炮声震耳欲聋,火花四溅,香雾缭绕。
梅州花萼楼祈福迎新仪式。何森垚 袁群华 摄
首先是“行香”,身穿传统服饰的男性长辈、彩旗手、锣鼓手以及抬着神像轿子的村民组成游行队伍,从花萼楼出发,游走全村。沿途鞭炮齐鸣,村民们都虔诚地鞠躬献香。
接着,全村人跟随队伍聚集在花萼楼内,进行最重要的仪式“叩许”,众人在琅琅诵读声中,按仪式程序祈福,祈求“家和万事兴”。
河源“捉鱼节”
春节捉鱼“迎春接福”是河源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的传统习俗。
河源“捉鱼节”。黄敏立供图
“有鱼啊!有鲤了!”当地村民为感谢“神仙凿岩赐福泉”的滴水之恩,每年的大年初三就在汶水塘举行捉鱼比赛,所捕获的鱼虾归村民各人所有,寓意“丰年有余(鱼)”。
捕完鱼之后,各家各户还捐献一些鱼苗钱,等到来年放养鱼苗。汶水塘捉鱼节是一项集传统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为一体的民间活动,不仅增添了当地的春节气氛,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村与村之间的团结,还推广了汶水塘的特色——鲜美的淡水鱼。
韶关“香火龙”
每年元宵节前后,韶关南雄百顺镇的汉子们都会舞着龙头,摇着龙尾,插满香火的龙身沿着街道小巷来回穿梭。这是粤北民间流传的舞龙艺术——香火龙。
韶关香火龙。李宏 摄
香火龙龙身用干稻草捆扎而成,舞龙前,村民们先在龙身插满燃香。在村民的舞动下,双龙变幻出“双龙戏珠”“跳龙”“对龙”等动作,随着香火龙的舞动,村民们也会不间断地燃放鞭炮,当地人称之为“敬龙”。
每次表演结束后,都会换一次香,换香时村民们会拔下龙身上还未燃尽的香,并带回家中,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远“玩坡节”
“玩坡节”,又称“瑶族情人节”,是清远连南瑶家人追求自由、有情人追求幸福的一项民俗活动,在每年大年初二至初六举行。
清远连南瑶族青年男女在玩坡节上载歌载舞。房丽珍 摄
所谓“玩坡”,就是在离瑶寨不远的地方选定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坡,让莎腰妹(未婚姑娘)、阿贵哥(未婚小伙)尽情歌唱游玩。这一天,一首首美妙的情歌在百里瑶山回荡,一个个斑斓的纸风车在草丛中迎风飞扬。
玩坡节过后,他们就把自己寻到的心上人告诉父母,和亲人们一起分享恋爱的喜悦和幸福。在新时代,玩坡节的活动更丰富了,有射箭、跳长鼓舞、背莎腰妹赛跑等,每年的玩坡节都成为瑶家人的一个期待、一种情感符号。
云浮“抢花炮”
在云浮,“抢花炮”又称“烧炮”是当地乡村每年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文化盛宴。每年的元宵节前后或二月初二,各村民众便自发集中到村里空旷的田野进行烧炮抢炮活动。
云浮“抢花炮”。资料图
“烧炮”有两种,一是“白花炮”,是上年家中添丁的家庭还愿而烧的;二是“猪仔炮”,是富裕人家悬赏花红烧的炮。
燃放时藏在炮里的炮圈蹿上高空,人们便一拥而上竞相争抢。抢到“白花炮”的村民,一般能获得数额不等的奖金。而抢到“猪仔炮”的村民,除奖金外还会得到炮会主办方赞助的猪苗一头。
阳江“开灯”
每逢正月初十,阳江那龙镇牛根村会为上一年出生的男孩、女孩和婚嫁的家庭,在村中灯棚悬挂一盏花灯,以此庇祐孩子健康成长,家族繁衍代代传承,俗称“开灯”。
阳江“开灯”仪式现场。 阳东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开灯仪式设在村祠堂旁村道上,这一天村民早早准备,10多张圆桌分成两列一字排开,桌上摆着煎糍、鹅、鸡、猪肉、慈姑、米酒等祭品,满满当当。
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主持,整个流程分为挂灯、开灯、祭祖三个重要部分,花灯一般在灯棚挂5天,直至过了元宵节才会把花灯取下来。
茂名年例
以“摆盅”“游神”“烧炮”等为主,以及舞狮、舞龙、粤剧、木偶戏、歌舞、杂技、宴席……在茂名,有着年例大过年的说法,是当地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
茂名年例。柯大 摄
年例从农历正月初二起至二月底,各村均有不同日期的年例日,主要集中在新春期间。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宴宴请亲朋好友,邀请他们观看地方特色的习俗民俗。
比如信宜六双年例游花灯,正月十七“年例”当晚,各家各户将扎作的花灯集中在一起,形成队伍绕着六个自然村落巡游一周,当地称之为“年例闹花灯”。
湛江遂溪醒狮
咚咚、锵锵锵、咚咚、锵锵锵……激扬的鼓乐响起,腾翻、扑跌、跳跃、朝拜,一头头色彩斑斓的醒狮迎合着鼓点腾挪跳跃。湛江醒狮是广东省的传统狮舞之一,以遂溪醒狮为代表。
醒狮表演。受访者供图
据清道光《遂溪县志》(礼俗卷)记载:“上元张灯结彩,舞狮象杂剧游戏,作火树放花炮烟火,打秋千猜灯谜,士庶欢游达旦,曰庆元宵。”舞狮,是古遂溪人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文化。
【总策划】黄灿
【策划】陈戈
【统筹】毕式明 汤凯锋 陈丹佳
【采写】南方+记者 杨金凤 蔡沚彦 张柳青 叶志强 陈国飞 黄林 林日清 李娇 陈保良 崔洪铭 林楚楚 董志豪 陈斐仪 张冰纯
【视频】陈锴进 何森垚 袁群华 柯大
【海报】区洁莹
【通讯员】房丽珍 李思番 钟胜坤 杨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