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与数字化实践,宝安区已成为深圳乃至广东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前沿阵地。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眼下,人工智能正为宝安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3日召开的宝安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区政协委员、深圳瀚泽智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绍达在发言中指出,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方面,宝安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自动化技术基础薄弱、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顶层设计到终端应用等多个维度进行优化。
基础雄厚
智能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宝安扎实的工业基础、庞大的企业数量,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截至2023年底,宝安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3046家,以及45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宝安区的工业数字化转型起步早、经验足。自2020年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以来,宝安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形成了标准化制造、网络化、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平台化设计和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这些新模式不仅为制造业提升效率、转型升级提供了丰富途径,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受到消费类电子行业技术创新停滞、市场需求饱和等因素影响,张绍达分析认为,宝安制造业产品面临着下游需求不足的压力,在以智能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一些滞阻,自动化程度不高,智能化技术基础薄弱、推进力度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
例如,很多企业智能化仅停留在个别环节、局部车间,没有进行系统推进,未实现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管理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
破局前行
三大方面突破发展瓶颈
针对宝安的发展需求与短板不足,张绍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设计,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聚链成群。重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精准招引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打造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装备特色产业集群。
其次,数智融合创新,推动建设智能工厂。建议宝安区聚焦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依托国家级智能制造应用主题项目,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阶段的应用,分级分类推动智能工厂梯度建设。
最后,强化应用牵引,加速智能产品迭代升级。建议实施“AI+战略”,鼓励人工智能企业联合制造业企业加强在机器学习、知识地图和类脑智能等共性技术方面的研发及产业化;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产品研发设计端的应用,推动传统终端产品及零部件向智能产品及零部件转型。
未来,宝安区将继续发挥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南方+记者 胡百卉
【摄影】南方+记者 何俊
【统筹】南方+记者 崔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