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广佛同城化,需要一个怎样的桥头堡?

南方+ 记者

“未来的时代将与我们经历过的完全不同,但与历史上的许多时代有着相似之处。”在《原则——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写道。

如今的时代,是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也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一些曾在历史上处于时代中心的地方,迎来更多新的机遇,比如顺德陈村。

毗邻广州,作为顺德对接广州、对接湾区的北大门,在今年的区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上,陈村被顺德赋予打造“广佛同城桥头堡”的定位。而广佛同城要冲在第一线,争当排头兵,就必须打破镇域思维局限,积极承接更多高端外溢资源,也要巧借外力,补齐短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1月22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陈村镇党委书记霍茂昌在报告中指出了陈村的“方向论”,并提出五大行动。当天下午,陈村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清晰阐述这一路径。

当好广佛同城桥头堡,是陈村的责任使命,也是陈村的发展机遇,历史上的“广东四大镇”,向春天里,扬帆奋进。

1月22日,中国共产党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第十五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1

(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要谈陈村的发展,就不能只着眼于陈村。

去年,广州都市圈规划出台,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广佛全域同城化,拓展大湾区广佛极点腹地,提升广佛极点能级;2022年,《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提出要以城市功能对接耦合为核心,链接各大交通枢纽和发展平台,推动城镇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着力打造“一区、三轴、一环”的空间格局……

从签署同城化框架协议,到打造广州都市圈,从交通先行,到产业协作,广州与佛山逐步实现全域同城化,激发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的强大动能。十多年的同城,从融入到融合,是不断需要排头兵冲锋在前,对于临广小城来说,这是必须担起的使命,而一旦抓住机遇,实现的是镇域更高能级发展。

放眼顺德,没有一个镇街比陈村离广州更近,地理上一衣带水,交通上多轨融合,产业上生态协同:中集智城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多数来自广州和深圳;“广州大脑”+“顺德制造”,华工科技园顺德园区营收首次突破4亿元;经营主体数量更迎来逆势增长,新设立企业及迁入企业数量均创近5年峰值……

未来,随着广佛环线的开通,地铁11号线的建设,陈村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随着广佛环线的开通,地铁11号线的建设,陈村作为广佛同城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那么如何找准路径、推动发展、抓住机会?22日的两场大会、两份报告都清晰展示了陈村的思路和路径。

当好桥头堡,要学习,要服务,要全方位地融入和提升。

“投其所好”中,找准路径是第一步。陈村提出,要主动学习广州先进经验,也要结合自身发展基础,错位联动,走好具有陈村特色的“融广”路径。

然后要“供其所需”,挖掘都市农业、水经济等业态在广州都市圈的市场需求,开拓特色产业的市场辐射半径。在“取其所长”中迎接辐射,充分承接广州的科技服务、数据处理等资源外溢,加快形成“有所区别、互有侧重、合作配套”的协作体系。在“补其所短”中主动服务,加快培育人文内涵丰富的花园式生态宜居环境,满足都市圈人群对低密度、慢生活的需求。在“应其所变”中抓住机会,围绕交通一体、边界打通等方面持续发力,在助推广佛走向深度合作中贡献力量。

1

(二)

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增速约30%,到2025年超八成规上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年内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不少于20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5家,三年内力争打造年营收超百亿元的电商直播资源中心……

在陈村新一年的计划中,明确地为自己提出了多个目标。一个个数据,是一座座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而一口气提出多个目标,也彰显了陈村在制造上勇攀高峰的决心。陈村深知,广佛同城,要融入要承接,还需要打铁自身硬,制造业,是陈村当家之本。

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镇域经济发展是坚实根基。做大总量、提升质量、调优结构,陈村提出实施“育新、强基、提质”三大攻坚战。

育新,就是发展年轻态现代制造业。2024年,被视为陈村的“产业载体招商年”,当前陈村招商的工业载体面积超24万平方米,迎来近10年招商空间最集中、资源最丰富的一个阶段。

陈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锦棠提出,陈村将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主动链接广深等地大招商、招好商,以机器人、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对设计、运营、研发等产业链要素项目的招引集聚,并将做优园区平台,力争全年不少于100家企业落户投产。

强基,就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转智改为主攻方向,力促全年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双位数双增长”。

而提质,陈村瞄准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高端服务业经济先行引领地,扶持增强服务业对制造业创造价值的服务功能。在全区,陈村是为数不多高举服务业发展大旗的镇街。

立足区位交通及服务业发展基础,陈村提出要培育做大科技服务、电商、汽车消费、会展等四个集群。这一链条的打造,既是承接广州外溢资源,又是为制造业强势赋能。

如发展科技服务业,以华工科技园顺德园区为中心枢纽,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园区吸引了人才,再通过人才留下了项目;发展电商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花卉、不锈钢等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助力打响区域品牌,而电商集聚区的打造,又为当地经济贡献力量;汽车消费业、会展服务业,培育的是消费新增长点,同样将为广州提供支持,迎接外溢辐射。

1

(三)

花海中奔跑,终点享美食,三天时间内,客流超26万人次,展位营业总额超千万元,去年底的“美食周+马拉松”,让陈村再次成功“出圈”。很快,新一届迎春花市又将开幕,“瀑布花”装饰的地铁口、全新升级的桔塔,挑花郎、不倒翁小姐姐等国风元素加入,即将开幕的陈村迎春花市,相信又将吸睛无数。

顺德半马,选手在陈村花海中奔跑。

去年,陈村提出了有意思的“妙趣陈村”计划,提出要打造不一样的“湾区治愈系目的地”。这背后的逻辑,是打造有意思的地方,聚集有意思的人,为城市发展增添动力。

发展文创旅游服务业,陈村有基础,毗邻广州南站,有区位优势,百亩花海、三字经IP、滨水美食带,好吃好玩又好看,同样弥补了广州都市圈在都市农业、农文旅等方面的需求。

而放在“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文旅产业,更是一根针,牵起多个工作。哈尔滨的爆火,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文旅产业,旺丁又旺财,能促进消费,也能更好推动以水兴城、乡村振兴,加速城乡融合,城市更具活力,以“一子落”带动“满盘活”。

把文旅产业放到战略性的发展高度,今年陈村提出要开拓“食住行游购娱”消费场景,同时以花为媒、以水为脉,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及以水兴城战略落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让节庆活动从“花开一时”向“花开四季”转型,打造贯穿全年、永不落幕的主题式嘉年华,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慢下来、住下来、还想来”……

当然,做强做旺文旅产业,少不了城市的配套。围绕“一个站就是一座城”,陈村今年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构建“三站三城”,聚焦陈村东站片区打造开放融合的广佛链接中枢,围绕锦龙站周边,打造产城人文相融合的中央活力区,聚焦陈村站片区,打造高端要素集聚的广佛城央新城,将吴家围片区建成为集聚人气活力的产业圈、商业圈。

广佛同城十四年,同城组合经验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的深化探索,也仍在继续。陈村,要当好这一桥头堡,征程万里,风正劲。

【撰文】南方+记者 蓝志凌

【图片】陈村宣办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