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紫荆花盛开,马屋果农乐开怀。荔枝树下种松茸,立体经营展风采。” 在一垄垄田地间胖乎乎的荔枝松茸从稻秆中羞涩地探出了红棕色的脑袋,长势甚好。
1月19日,由四季农业合作社主办的荔枝松茸立体种植技术学习交流现场会在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庆丰村马屋社举行。农业专家以及增城区各镇街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技人员等60余人参会,共同感受荔枝松茸丰收喜悦。推动“果、药、菇”立体种植技术普及。
“应用矮化换头嫁接技术;把老化低品质的荔枝树升级改造成为具有高品质的仙进奉荔枝树;在荔枝树干上培育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用荔枝树下的林地种植高品质食用菌‘中科1号红松茸’。三项技术同时发力可以使荔枝果农获得‘果、药、菇’三种收入极大地提高了荔枝果园的经济产出率,增加了荔枝果农的收入,可以有效地减少荔枝林抛荒的情况。生产实践结果证明,这样种植出来的红松茸味道更加鲜美,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初步测算平均每亩产量可以达到2500公斤,因此我们将其命名为‘荔枝松茸’,并准备将它打造成为庆丰村的特色‘村品’。”在庆丰村内一片经过矮化改良的荔枝林间,与会人员围绕广东省科技特派员、广州市科普名师李向林教授聆听他介绍有关荔枝松茸立体种植的技术要点。
“口感爽滑,又带着淡淡的荔枝清香,回味无穷!”听技术推广人员介绍,体验荔枝松茸采摘,品尝蒸、煮、煎、炸各式荔枝松茸美食,现场气氛热烈,不少农业合作社均有意引进荔枝松茸立体种植技术。正果镇畲族村常务副主任来锦新表示,目前正果镇正在大力打造荔枝沟项目,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悠久的古荔枝园,畲族村更是有特色优势荔枝品种大叶荷包,结合当地荔枝林原有的养蜂产业,相信引进荔枝松茸立体种植技术后,将会更好的助力村民增产增收。
“中科1号红松茸”发明人、中国科学院华南国家植物园教授段俊表示,“果、药、菇”立体种植技术为岭南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后他将联合李向林科研团队结合增城本土优势农产品探索出更多的“荔枝+”立体种植模式,同时将“增城模式”向整个广东地区进行推广,助力岭南乡村振兴。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臧晓 凌云 文/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