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老字号】 珍合云吞:百年匠心 传承惠阳老味道

南方非遗
+订阅

一到周末假期,来惠阳淡水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游玩的游客便络绎不绝,走过水巷街、牛磅路,很快可到达大鱼街。人头攒动间,一家主营“云吞面”的老字号店铺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

“我们的云吞皮更加爽滑,肉馅饱满,手工面条筋道爽口,更具弹性。汤底是由虾皮、猪骨、柴鱼、胡椒等多种材料熬制而成,这会让每一口云吞都蕴含着浓郁的鲜香,养心益肾、健脾厚肠……”珍合云吞传承人李嘉荣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

这家已经历经百年的惠阳老字号,凭借着传承人精益求精的匠心,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百年匠心 传承惠阳老味道

拂晓时分,珍合云吞面店里已是人声鼎沸,伴随着人来人往的,是厨房里不断升腾的袅袅炊气。一碗热呼呼的云吞面、每天都售罄的秘制叉烧,是淡水人早餐的最爱,而这家已走过100多年历程的老字号店铺,也是伴随着无数惠阳人成长的“童年味道”。

历史资料图。

珍合云吞的前身可追溯到淡水百年酒家“珍合酒家”。崇雅中学老校友陈志期和古海生共同撰写的《二十年代随笔》这样写道:“茶楼酒馆中,最大的有‘珍合’、‘伦合’两家,从早到晚整日开市,海鲜、菜肴、包点式样多种,每逢中秋节还精制月饼。”创业之初,珍合酒家的工作人员只有五个人。每天刚打完三更,他们就起来生炉、擀面,有时候一忙就是一个通宵。

当时这栋酒楼的高老板,跟员工有着一段暖心的故事,在他准备去厨房的路上,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原来是里面的师傅在“偷吃”刚起锅的红烧肉!而这位老板并没有指责员工,反倒是让他们慢点吃,锅里还有!就是这样一句暖心的话,深深印刻在员工的心里,并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

70多岁的李锦添,是土生土长的老淡水人,年轻时候跟着父辈在老街里的九头王街从事酿酒、卖酒生意。父辈与其他生意上的伙伴交情深厚,时常到珍合楼吃饭喝酒,年轻的李锦添也就有了“蹭饭”的机会。“珍合楼是当时最高档的酒楼,时常一位难求,能在里面吃饭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李锦添说。

“珍合酒家最难得的是既有能满足贵人一掷千金的食品,也有普通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如叉烧包和珍合饼”。李锦添说,整条街都因它而变得热闹。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珍合酒家被改造成公私合营企业。李佩东同志承接了珍合云吞,同时也秉持着与高老板一样的精神,待人温暖,给人们带来温饱与幸福。靠着一门手艺,让“百年珍合云吞”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

2009年,李佩东之子李嘉荣接过父亲的旗帜,回忆起这十多年来自己接手珍合云吞后,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事,他动容地说“一直以来,妻子都在店里帮我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她时刻保持着严谨细致的处事态度。现在我们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母,我还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第三个小孩就快要出生的时候,她还要坚持在店里忙完手头的工作,才去医院,在路上到产房前前后后不到半个小时,小孩就出生了。一路走来,非常感谢妻子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陪伴,虽然辛苦,但是每次听到客人吃完云吞面后赞不绝口地夸奖,我和妻子都会感到非常地开心。”

用初心致匠心,用匠心守初心。李嘉荣说,珍合云吞是一代代惠阳人记忆中难以割舍的情怀。希望在他和妻子的用心经营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可以品尝到这一碗充满烟火气息的“百年老字号”珍合云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