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数一数孩子们学习了多少种非遗文化!

壹基金
+订阅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惊喜地发现,2023年,在贵州益童乐园的站点,非遗活动遍地开花,无一不彰显出了蓬勃的生气。美好的事物想和大家分享,接下来请你的指尖跟着我们的图文,一起感受孩子的欢乐吧!

扎染传承  布里生花

贵州的扎染工艺主要由布依族传承和发展,被称为布依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之一,使用特殊的结扎方法将织物部分结扎起来,使其不能着色,然后进行染色,如何扎好和设计染出好看漂亮的扎染作品考验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023 年暑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高洛街道巴纳布社区益童乐园站点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聚龙社区益童乐园站点,特地为孩子们组织扎染体验活动。

扎染有捆扎、浸泡、浸染、晾晒等步骤,因捆绑的位置、力度不同所呈现出来的图案也不同,孩子们两两一组,互帮互助用力捆好每一个节点,捆扎工作完成后,为防止颜料染到孩子们的手和衣服,扎染和拆解的步骤由老师戴手套完成。

孩子们高兴地举起自己的作品,今年暑假的记忆留存在一块块扎染的布里。

非遗竹编,指尖上的艺术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这首小诗,提到了中国传统手艺——竹编。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 年 11 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益童乐园站点李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学习和运用十字编技法成功编织出五颜六色的花篮。

孩子们先给竹条上色,有的涂绿色,有的涂红色,有的涂紫色。孩子们的手指上沾满颜料,举起双手说,我的手指上有彩霞、我的手指上有星空、我的手指上有青苔……

有部分孩子对这种竹编方法有所了解,小明(化名)说:“以前我奶奶教我编的时候我没怎么学,多亏了老师让我重拾这门技艺。”小花(化名)说:“我在我们劳动书上见过一压一挑的方法。”

李老师告诉我们,她每月都会开展非遗竹编文化课堂,争取为传承非遗文化做点贡献!

瞧!这是一张纸的魔法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一张彩纸、一把剪刀或刻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感受。

2023 年寒假,喜迎新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广龙社区服务中心益童乐园站点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五福社区益童乐园站点特地开展剪纸特色活动,欣赏民间剪纸的艺术美,让非遗文化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老师让孩子们用画笔轻轻勾勒出图形,不要画得太深,以免剪出的作品留下太过明显的绘画痕迹;按照画出的图形来回对折;对折后用剪刀慢慢剪掉绘画线条中的镂空部分,如果遇到不好剪的地方,可以用美工刀慢慢地裁剪,不宜用力过猛,以免造成纸张破损。

看着孩子们展示的作品,脑海中即刻浮现一句话,“哎,这不就是一张纸的魔法吗?”剪纸文化,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练就一手好字,从娃娃抓起

2009 年 9 月 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书法”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笔、墨、纸、砚等为主要工具,以汉字运用为载体的艺术,书法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2023年暑期,安顺市关岭县同康社区益童乐园站点和遵义市习水县东皇街道金龙社区益童乐园站点邀请社区熟练书法的居民成为活动志愿者,为孩子们开设书法第一课,练就一手好字,需要从娃娃阶段开始抓起。书法老师教孩子们如何握笔、如何蘸墨,从起、行、收笔等方面对基本笔画的写法进行规范。

横竖撇捺,一笔一划,简单又磨练心智,给你一支毛笔就能写好笔画吗?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想起儿时学习书法的情景?

探寻蜡染技艺

贵州省安顺市是著名的蜡染之乡,被誉为“东方第一染”。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饰品和各种生活用品。

侗族染布,苗族蜡染。2023年7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高黄片区益童乐园站点潘老师带领从未见识过苗族蜡染的小朋友体验了一把何为苗族蜡染。孩子们在布上用铅笔描绘出“益童乐园”,再用蜡刀蘸熔蜡绘于布,等第二天,再以蓝靛浸染布块。

植物拓印,不凋零的美

2023年1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泉街道金泉社区益童乐园站点王老师希望将帆布包与自然相结合,让孩子们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帆布包,她想到了植物拓染工艺,于是,她带着小朋友到益童乐园站点附近的草坪捡起飘落的花草,通过观察树叶的形状、纹理、颜色,加以有节奏的捶打,在绢布上留下了花草的印记,植物色素慢慢渗透进布料,完整的图案被复刻在了布料上。

“老师,我们背上自己做的帆布包,倍儿有面子。”

“谢谢老师,我终于有除了书包以外,第二个新包包啦!”

我们都是象棋迷

象棋文化源远流长,趣味浓厚,基本规则简明易懂。2008年6月7日,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仁市万山区龙都社区益童乐园站点周老师与孩子们聊天时,发现许多家长忙于工作,鲜少时间陪孩子们玩耍,孩子们不怎么了解象棋,只知道有象棋这一棋类,怎么玩是没有任何概念的。

2023年4月,周老师特地组织象棋学习课给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下象棋,平时也会邀请他们下象棋,结束后共同探讨改进建议。一来二往的,益童乐园站点出现不少互相教学和切磋棋艺的“小棋迷”呢。

一张纸的诞生

我们平时用纸用多了,但一张纸怎么诞生,你又知晓吗?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出现,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还衍生出了许多关于纸的艺术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023年9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幸福社区益童乐园站点王老师专门给孩子们体验如何造纸,工序繁杂,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造出一张纸,老师用实际行动呼吁孩子们爱护环境,节约用纸。

在学习中传承,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有陪伴的童年不孤单,被看见的人生更精彩!

益童乐园:益童乐园是由壹基金发起、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儿童公益项目,通过支持贵州省和河北省本地公益组织在乡村儿童、流动儿童聚集的社区建立安全友好的儿童服务空间,聘用专职儿童工作者,为乡村儿童和流动儿童提供高质量陪伴和多元化教育资源,缓解因家庭陪伴不足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风险,避免因教育资源缺乏导致的发展滞后,搭建社区儿童服务平台,保障儿童基本权利,助力儿童身心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