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毛泽东兵法》主编孔见,时长共2分47秒)
专访孔见:这部《毛泽东兵法》,满满都是军事智慧
近日,花城出版社推出《毛泽东兵法》。这部作品是一部系统讲述毛泽东军事实践和思想的普及读物,一经面世便备受瞩目,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还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新书书单、2023年中国好书11月份推荐书目。
《毛泽东兵法》从军事文化的角度,立足于四渡赤水、蘑菇战术等诸多精彩的战争案例,研究毛泽东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夺取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则,勾勒出其兵法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全书旁征博引,配以大量珍贵的战史图片,从实践到理论,揭示了毛泽东同志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智慧。
新材料涌现,《毛泽东兵法》增设新篇章
本书主编孔见坦言,《毛泽东兵法》可视作他上一部作品《毛泽东兵法十三篇》的延伸,后者在20年前面世,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而这些年来,孔见观察到,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接连涌现,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导国防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战争案例。于是,在5年前,他便下定决心——找到更多的军事资料,进一步扩充《毛泽东兵法十三篇》的内容。
“《毛泽东兵法》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8万多字。”孔见介绍,这部专著增设了三篇内容,其中有一篇介绍了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所设立的新的兵种——海军、空军等。毛泽东同志的兵种创新战略,使得一个以步兵为主的军种逐步发展成更加齐备的合成军队。“不同兵种的协同合作,促使我国在抗美援朝等战争中创造出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观。这一部分内容其实非常丰富,将它们纳入新书中,更能彰显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智慧。”
《毛泽东兵法》有助于塑造宏阔视野
除了知晓更多的战争案例,在孔见看来,阅读《毛泽东兵法》,能为当下的读者带来更多启迪与思考。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自1990年起,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从事研究员一职,开始了系统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旅程。从此,他在深入学习与研究毛泽东军事的过程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其中的战略博弈便让他受益良多。“国际战略博弈愈演愈烈,形势也日趋复杂,学习毛泽东军事理论,对于人们拥有更宏阔视野、认识世界格局、把握国际形势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在孔见眼中,《毛泽东兵法》对各行各业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以商业为例,身处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商场便如战场。商场博弈与国际战略博弈存在相通的原理,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时,相信持久积累的力量,不忘“为人民服务”“诚信为本”的初心,才有可能实现双赢的局面。“在实操层面,如果还没有机会遇到大项目,那就先打打游击战,集小胜为大胜。”他说。
或许会有读者感到好奇,毛泽东同志并非毕业于军事院校,为何能够用兵如神?孔见认为,毛泽东同志投身军事,是由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和斗争形势决定的,换句话说,便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着眼于中国战争的特点,找到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战争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作战水平。此外,毛泽东同志在艰苦的行军途中仍然竭尽所能搜集各种书籍,尤其是军事类。“正因如此,他才能够灵活运用古今中外的作战原则,指挥好每一场战争。”
孔见表示,为了向更广阔的阅读群体科普专业性极强的军事类知识,他早在20年前编写《毛泽东兵法十三篇》时,便采用短小精悍的篇幅、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战争案例进行介绍,《毛泽东兵法》也沿用了这种风格。“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小朋友,都能够通过轻松的阅读,走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更深处。”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陈文夏
【图片】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