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呼吸疾病与慢病共病东莞高峰论坛上,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呼吸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正式成立,将促进东莞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上进一步提升。研究所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东医东莞附院”)副院长、呼吸医学中心主任赖天文担任所长。
在会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席兼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通过视频致辞,他对研究所成立表示祝贺,并提出殷切希望,打造有特色、有品牌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
广东医东莞附院院长邵义明表示,呼吸医学中心将紧跟国际国内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进展,极推进临床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结合区域特色,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广东医科大学人力资源部部长黄志刚说,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呼吸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努力为呼吸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据了解,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发布《关于确定第一批市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的通知》,确定了25家医疗机构为广东省第一批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广东医东莞附院成为全市首批单位之一。
依托广东医东莞附院,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呼吸医学研究成立,是为了更好开展呼吸健康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从而为全市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赖天文表示,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博士20人,硕士10人。将聚焦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肺结核、肺癌、肺纤维化等领域疾病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攻关。力争将研究所建设成为一所“特色突出、省内领先、国内前沿”的呼吸疾病防治科研机构。
揭牌仪式后举行了呼吸疾病与慢病共病东莞高峰论坛。聚焦呼吸系统感染和慢病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华浩、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广州医科大学免疫学教授赵金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应颂敏、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宁文、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李雯、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苏枭、东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张平等专家围绕哮喘、慢阻肺、肺栓塞、呼吸介入技术、肺癌免疫治疗等展开共计10多场专题报告。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去南方+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