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繁花》落幕,观众得以在王家卫的镜头下,重温了一场关于上海的泡影旧梦。
很多网友说,《繁花》选角最大的惊喜是许久未见的老戏骨——饰演爷叔的游本昌。
即使人到高龄,他仍然以极高的热情和专注精神投入到表演中,贡献了无数个精彩瞬间。
他深藏不露,是生意场上无所不能的“老法师”,他老当益壮,一路扶持胡歌饰演的宝总高歌前行,堪称他的人生导师。
他每每动用手段逢凶化吉,弹幕里都会有人回忆“好像济公爷爷一样”。
从济公到爷叔,游本昌又一次成了刻进中国孩子DNA里的“活神仙”。
1
在《繁花》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当阿宝赚到第一桶金后,爷叔带他去定制西装,教他什么是派头,什么是腔调。一番改造后,望着眼前脱胎换骨的阿宝,爷叔嘴角轻颤,眼神中涌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万千情绪。
拍完这个片段后,游本昌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默默流泪很久,感慨自己“出戏太慢了”。
有网友翻出了他年轻时的照片,居然和胡歌有着极其相似的俊朗面孔。
那一刻,观众终于懂了。
戏里,暮年的爷叔看着阿宝,一眼万年,仿佛看到了年轻时曾经叱咤黄浦江的自己。
而戏外,结束拍摄仍迟迟出不了戏的游本昌何尝不是百感交集,回忆起浮沉往昔。
那些年,他经历的人世沧桑,如朵朵繁花,四散零落。却也酿成了一壶陈年老酒,千帆过尽,入喉自有从容余味,越品越令人沉醉。
2
不同于《繁花》里大放异彩的年轻演员,游本昌其实并不是上海人。
他1933年9月生于江苏泰州,1956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中国国家话剧院)工作。
然而,在剧团,游本昌因“形象不佳”,只能演小角色,有时甚至连台词都没有。
他曾这样形容:“好像上菜似的,我不是那个肘子,也不是那个黄鱼,我是那个佐料。”
跑了20年龙套,游本昌塑造了79个“佐料角色”。但他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主角下多大功夫,他也下多大功夫。
直到20世纪80年代,哑剧在中国悄然兴起。看过外国大师的演出后 ,游本昌心里掀起滔天巨浪。他立即决定,要搞一场专属于哑剧的晚会。
一年后,他的晚会落地,开票不到90分钟就售罄,原定的3场演出直接加到11场。游本昌常常演到大汗淋漓,甚至一晚换过四次汗湿的衬衫。
台下的观众里,有位中年男子看得津津有味。
他叫黄一鹤,是首届央视春晚的导演,也是他邀请游本昌上春晚表演了哑剧《淋浴》,就此,游本昌透过荧幕走进观众的视野,包括后来被上海电视台相中,饰演济公。
3
1985年,一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响彻大江南北,也让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家喻户晓,成为一代观众的记忆。
那一年,游本昌52岁。
许多人说,游本昌饰演的济公形神兼备,简直是把济公演活了。然而,拍摄《济公》的背后,也有不少鲜有人知的辛酸。
游本昌回忆,剧中济公吃肘子的一幕。当时天气炎热,肘子已经发臭,为了拍摄顺利进行,他忍着恶心“大快朵颐”:“我要把这种好吃的味道演出来。”
还有一场济公挨打的戏,饰演衙役的演员不忍心下重手,拍出来的画面显得假,只能一遍遍重来。为此,游本昌被打了12轮,这场戏才通过。
可这些苦,在游本昌看来都只是对演戏最基本的尊重。
4
这几年,游本昌玩起了新媒体,他发布了大量短视频作品,一句“贫僧我又回来了”把很多网友带回了童年。
过去是电视荧幕、话剧舞台,现在是影视剧集和互联网。立德扬善的工具在变,游本昌也随之而变,不变的始终是那颗渡人的心。
2023年的一次颁奖晚会,游本昌获得了“品质剧匠”的称号。上台领奖时他哼了哼济公主题曲,台下从年轻演员到老戏骨无一不跟着唱起来。
游本昌接过奖杯后,想送给年轻的演员一句衷心之言。张口前他说了句“好沉”,把手里的奖杯交还给颁奖人帮忙保管,笑着说“这是个负担”。
交出去后,他说:“我每天一抬头就是一块匾,匾上有七个字,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以文艺化导人心’。”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红星新文化、婚姻与家庭杂志等
主播 | 芮康帆
录制 | 黄泽伟
整合 | 毛帅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