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千万工程” ,佛冈龙山擦亮绿美底色

南方+ 记者

全力培育兼具“古色”“绿色”的典型村;深入实施“绿美公路”行动;湴六小组村水圳早清淤焕新颜……

笔者21日从龙山镇获悉,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佛冈县龙山镇紧紧锚定“三个一”建设目标,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全力擘画“绿美龙山”新画卷。

擦亮“一张牌”,龙山形象正出圈

上岳村始建于宋末元初,是具有720多年历史的古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古围村等。2023年,龙山镇上岳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典型示范引领全镇乡村振兴。

上岳村开展绿化美化行动。

立足得天独厚的“绿色”和丰富深厚的“古色”资源,龙山镇初步创建总投资为1.05亿元的“七大和美”建设项目,包含近、中、远期具体项目47项,全力打开“两核、双环、多节点”的农文旅新格局,助力农民年收入最高增收达30000元,实现从“含绿量”到“含金量”的转变。

目前,龙山镇稳步推进一个上岳村门户形象、一个古岳客厅、一个邻里中心、一条古民居游径“四个一”工程。以“村村清洁,村村绿化,我的家乡我建设”冬春行动为抓手,完成古村主干道、村道边、围边、池塘边等区域的桂花、黄金草种植600米,荷花种植1000平方米;聚力培育“岳凤凰”“岳山鸡”等特色“林下经济”品牌,带动收益达510万元。

“现在好了,通过发展农文旅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我们也端上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实现了增收致富。”上岳村村民朱先生高兴地说道。

绘就“一廊道”,路景交融伴前行

龙山镇主动探索“绿美交通+环境”模式,选取总长度8公里的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交通主干道为典型,深入实施“绿美公路”行动。

龙山镇主动探索“绿美交通+环境”模式,深入实施“绿美公路”行动。

挑选遮阴强、易管理、成本低的本土景观树,采用“大红花在前,垂榕在中,宫粉紫荆在后”这种层次丰富的种植方式,“因路制宜”开展道路绿化增量提质工程,绘就出以绿为底、向美而行的绿美廊道。

目前,106国道插绿补绿种植宫粉紫荆170棵、爬山虎400棵。406县道融创段种植香樟120棵;沿汕湛高速出口至上岳村种植树木共9320棵,包含火焰木、垂榕、大红花等树种。过往司机表示,一路上风景很美,让人有种“车在路上行,人在绿道游”的愉悦舒适感。

净化“一方水”,环境整治力度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湴镇村,曾经被村民们戏称为“酱油沟”的湴六小组村内水圳早已换上新颜,成为龙山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注脚。

在龙山镇湴镇村,曾经被村民们戏称为“酱油沟”的湴六小组村内水圳已换上新颜。

针对黑臭水体存在问题,结合该自然村总体呈带状分布,水圳周边较多村民集中居住等实际,龙山镇因地制宜扎实抓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开源引水等工作,将“死水”变为“活水”,重现“岸绿水清”田园风光。

此外,为防漏防渗,加速排洪泄洪,该工程还进行了“三面光”处理,在保护沿线耕地粮食作物不受洪灾侵袭的同时也保障了农田灌溉需求,为粮食高产“保驾护航”。

“以前沟渠里的水又黑又臭,可以说是‘人在家中坐,臭从窗外来’,我们都不敢打开窗户。现在水也清了,臭味也没了,大家都可以放心开窗通风了。”湴六村民连连称赞道。

据悉,该水圳工程长度1800米,流域面积1800平方米,于2023年10月开工并于11月底高质量通过县级验收,目前已正常投入使用。

【撰文】罗沅琪 贺欢 通讯员 曹英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