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启动管理层裁员!系27年来首次

农财宝典
+订阅

当地时间1月17日,德国制药公司拜耳宣布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该模式将减少层级、消除官僚主义、简化结构并加快决策流程。相关裁员工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实施,最迟于2025年底完成。截至去年9月底,拜耳在德国共有22200名员工,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则多达100900名。过去27年来,拜耳还没有进行过此类出于经营原因的裁员。

宣布启动管理层裁员

根据新的运营模式原则,实施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分散进行,这意味着裁员范围暂时无法量化。由于新的运营模式目的是减少公司内部的层级和复杂结构,因此裁员将包括承担管理或协调工作的员工。

拜耳管理委员会成员兼劳工总监Heike Prinz表示,由于多种原因,拜耳目前处境艰难。为了快速、可持续地改善公司的运营绩效,有必要采取影响深远的措施。

拜耳执行委员会主席Barbara Gansewendt称,新运营模式的推出将以牺牲许多管理人员的利益为代价,但在当前情况下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公司确保在新制度下将为被裁员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遣散费以及必要的支持以帮助其尽快找到新的工作。

据悉,作为扭转集团业绩的重组工作的一部分,该公司此次计划对德国员工进行“大幅裁员”,主要针对管理职能部门。

拜耳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裁员必须在未来几个月内迅速实施,最迟在2025年年底完成。”

声明指出,拜耳集团在德国的实体将受到此次“大幅裁员”的影响,裁员人数没有具体说明,但管理层与员工代表已达成协议。该计划旨在“减少公司内部的复杂结构和层级”,因此将“裁减承担管理或协调任务的员工”。

裁员计划是在该集团2023年11月发布上一份财务报告时宣布的,去年6月份上任的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人比尔·安德森希望进行一次重大重组。

声明援引拜耳董事会成员海克·普林茨的话说:“由于种种原因,拜耳目前正处于困境之中。”与员工代表达成的协议保证在2026年年底之前不会有经济性裁员,以尽量优先考虑培训和再培训计划以及与年龄相关的措施。

员工代表负责人海克·豪斯菲尔德强调说:“工作保障只延长一年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跨国巨头的长期稳定发展,得益于围绕实力最强的业务来不断整合和积累资源。具体到医药行业,纵观海外大药企的发展,无论辉瑞、诺华、赛诺菲、艾伯维、还是安进,无一不是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通过持续打造主营业务的竞争力,而取得长远发展。

而拜耳舍近图远地放弃了本该进一步夯实的制药产业,买下了孟山都押注农业,或许是其发展轨迹跑偏的主要原因。

早前考虑拆分重组

早前有消息(2023年11月),拜耳发布第三季度业绩后表示正在考虑分拆重组,拜耳CEO比尔·安德森称:“到明年(2024)年底,拜耳将取消多个管理和协调层级。”

2023年第三季度,拜耳实现销售额为103.42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6.85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31.3%,主要原因是作物科学部门的收益下降;净利润则为-45.69亿欧元,去年同期则为5.46亿欧元。

拜耳作物科学部门三季度销售额同比持平,为43.65亿欧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下降至负2400万欧元,而去年同期为6.29亿欧元,主要是由于草甘膦产品价格下降。此外,通货膨胀引发销售成本上升也导致收益减少。

拜耳正计划采取措施加强其财务表现并促进创新。拜耳CEO比尔·安德森称:“到明年年底,拜耳将取消多个管理和协调层级。”组织中大约95%的决策将从管理者转移到工作人员的人手中。

“此前尽管进行了多次重组,但高级管理层的人数保持不变。我和我们的客户之间还有12层。那简直太多了。”安德森表示。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拜耳眼下正在评估分拆其旗下的消费者健康或作物科学部门。

拜耳不考虑分成三个实体的计划。“我们已经考虑了一些选择。”“我们曾考虑同时将公司拆分为三项业务。我们排除了那个选项。”安德森补充说,保留包括处方药业务在内的三个部门仍是一种选择。

而此番大规模重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拜耳对今年的业绩并不满意。安德森直言:“近500亿欧元的收入,但现金流为零,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不过,拜耳仍维持了全年展望,但承认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第四季度是否能实现强劲增长。

近日,拜耳也宣布其作物科学事业部重要管理层变动。

文章链接:大公司 | 拜耳高层变动、中化国际上市以来首度全年亏损

来源丨网络资讯综合

编辑丨农财君

声明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