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的通知。经梳理,《政策措施》重点聚焦创新、集聚、生态化、国际化等四大方面,共31条措施。
支持重大创新 最高扶持额度50亿元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是最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骨干型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打造。
《政策措施》的出台,是为了加快破解制约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突出问题和关键瓶颈问题,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制造产业,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
考虑到当前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是创新和集聚,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培育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未来发展方向是推动产业国际化,《政策措施》重点聚焦创新、集聚、生态化、国际化等四大方面,共31条措施。
在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包括全球顶尖项目支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力量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设、建设“产学研医用审”一体化创新联合体、支持创新药研发、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支持创新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化落地,以及加快特色中医药创新发展、培育壮大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共计8条。
记者发现,《措施》提出要支持全球顶尖项目,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师、战略科学家领衔的具备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应用前景明确广阔的生物医药顶尖项目,在项目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阶段,按“一事一议”原则,市、区共同给予人才奖励、研发和产业化奖励、投资入股、贴息贷款等全链条支持,最高支持额度50亿元,支持期限最长5年,并对项目用地、规划、审评审批,以及企业产品进出口等开设专门服务通道。
在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包括构筑“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加快推动国际生物岛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创新投资集聚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支持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加速向广州生物岛(国际生物岛本岛,原官洲岛)集聚,共计5条。《政策措施》重点构筑以广州生物岛为核心的“一核两极”高端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国际生物岛为园区品牌的“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鼓励支持各相关区的生物医药园区纳入国际生物岛园区。
在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发展方面。包括推动人才引领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国家生物数据中心体系粤港澳大湾区节点建设和医疗大数据应用,分批次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体外诊断试剂试点,推进建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药品进口“白名单”,建立广州重大创新药械产品目录,支持实验大动物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在生物医药领域“投早投小投创新”,推进研究型医院发展,鼓励支持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支持合同研发生产服务机构发展,提高研究人员临床试验积极性,以及支持行业协会、联盟等组织发展,共计12条。
在加快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方面。包括支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鼓励生物医药投资机构申请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资格、推动建设国际生物岛园区离岸创新中心体系,共计3条。
三大突出引领,打造广州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布局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政策解读中表示,《政策措施》做到三个突出,分别为突出改革引领、突出创新引领以及突出开放引领。
在突出改革引领上,做到瞄准问题、敢闯敢试,着力打造更多创造性、突破性政策举措。顶层设计上,首次明确提出构建“一核两极”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岛多园”政策先行先试集聚区,通过强化产业空间集聚、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沿应用上,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联合医学检验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试点(LDT),推动广州医学检验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突出创新引领上,对全球顶尖项目的支持,重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产业、人才一体设计、一体部署的要求,树立广州旗帜,未来可引导若干重大项目落地。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将有力服务支撑产出的重大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
在突出开放引领上。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格局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支持1类创新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力度大,表明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引领国际化发展的决心。率先在生物医药领域鼓励投资机构申请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资格,将有力引导广州科技产业“走出去”吸引国际创新资源“走进来”。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