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三和街道以“头号工程”之势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紧扣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重点培育、形成经验工作思路,将典型村培育融合“绿美好家园”和“强村富民”发展理念,按照“一村一策一特色”高标准推进拾围村典型村培育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古岭村民小组杂草丛变身停车场
古岭村民小组是三和街道“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点。该小组共有38户村民,基本是因周边村庄拆迁而搬到这里的。因统一规划建设,村里房屋排列有序,村道、巷道笔直开阔。村子周边是一个个厂区,除了收地租、厂租外,村民的其他收入来源主要是出租房屋给外来务工人员。
走进古岭村民小组,只见村道边曾经的杂草灌木丛被平整为一个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用小篱笆围起了精美小菜园、小花园。
三和街道一位包村干部介绍,该街道精心制定典型村培育建设方案,以惠大高速、叶挺大道主要交通通道沿线、拾围村委周边以及古岭村民小组等区域为示范带进行重点改造提升。
新建路灯30余处、打通8条内部道路“死胡同”……通过部门联动,集中拆除古岭村民小组房前屋后乱搭建87处,整治闲置批建地几十块,为村庄腾挪出超56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村民们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加舒适。
记者看到,村里杂草丛经整治后变成了3处停车场,可提供162个停车位。“我是从安徽来的,在这里租房一年了,以前的环境卫生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租户武女士说。还有村民说,有了停车场后,方便房客停车,招租更有优势。
将建设光储充设施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三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前期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古岭村民小组旧貌换新颜。在优化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要稳扎稳打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典型村“造血”功能。
目前,三和街道正推动古岭村民小组与惠阳城投部门合作,计划建设约5000平方米光储充设施,建成后为村集体、村民增加收入。
同时,成立村级物业服务管理公司,推进村民小组物业化管理。初步估计,通过收取物业费、停车费,每年村集体收入可增加超10万元。通过规范管理,不仅可以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可利用管理收入反哺村庄基础民生设施建设。
编辑:张宇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