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长沙的小伙伴一定吃过当地的一种独特的美食——紫苏桃子姜,它以紫苏、桃子、姜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制作,紫苏的特殊香气,桃子的鲜脆和姜的绝妙调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从中医药的角度来看,这道美食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今天就来聊聊吃过一次就让人念念不忘的紫苏桃子姜。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紫苏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性温,能够发散风寒,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紫苏还对脾胃不和、胸膈不畅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制作紫苏桃子姜时,紫苏的加入能够增强食物的驱寒、行气作用,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阴虚、气虚及温病者慎服紫苏叶,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桃子:补心养血、生津润肠
桃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其性温,味甘酸,能够补益气血,对于心悸失眠、面色无华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桃子还能生津润肠,对于津液不足、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桃子的铁含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理想辅助食物。
在制作紫苏桃子姜时,桃子的加入能够增强食物的补血、生津作用,对于气血不足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过量食用桃子容易生热上火,平时体热,易生疮疖的患者,不宜多吃;对桃子过敏的人群禁食;桃子的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
姜:温中散寒、化痰止咳
姜,作为一种常见的调料和中药材,其性温,能够发散风寒,对于风寒感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姜还能温中散寒,对于胃寒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制作紫苏桃子姜时,姜的加入能够增强食物的驱寒、化痰作用,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群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但生姜药性辛温发散,阴虚内热或者热盛患者禁食,夜间服用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以及影响睡眠,故夜间睡前也不可食用;而一年之中秋季应少食或不食生姜,民间有“热不食姜”“夜不食姜”和“秋不食姜”的说法。
醋:养肝敛汗
醋不只是调味品,《本草纲目》记载,醋能散诸热、治胃气、理经脉、消食。中医认为,肝属木,与酸相对应,且酸味入肝能够起到收敛作用,每天30毫升食醋就可以收到养肝敛汗的效果。除此之外食用醋还有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对醋过敏、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尽量避免吃醋,以免引起不适或加重原有病情。一般人群吃醋时也要注意适量,以免吃醋过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紫苏桃子姜的做法
原料:紫苏叶150克、脆桃2个、子姜100克、盐少许、米醋(柠檬汁)适量、白砂糖60克。
第一步,清洗,将原材料清洗干净。
第二步,备料,将桃子切成块,紫苏叶切成丝,子姜切薄片。
第三步,腌制,加盐,与紫苏桃子姜混合均匀。
第四步,盖上保鲜膜,放置2小时,使紫苏和姜的挥发物质充分混合在桃子沁出的汁中。
第五步,将醋(柠檬汁)加进去。再加入白砂糖调味后再次混合均匀。
第六步,完成以上步骤后,将紫苏桃子姜全部倒入密封罐中,放入冰箱,密封24~48小时。
紫苏桃子姜做好了,随时可以从冰箱拿出密封罐吃。但注意,紫苏桃子姜中不添加任何色素、防腐剂,所以不能放置太久,以免腐败变质。
紫苏桃子姜这道美食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药智慧。通过紫苏、桃子、姜和醋的搭配,达到了温中散寒、补心养血、助消化的作用。同时,这道美食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品尝这道美食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何育佩,郝二伟,谢金玲等.紫苏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16):3957-3968.
2.尚朝利,白泽方.乌梅的成分及临床药理药用价值[J].现代盐化工,2022,49(05):38-40.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