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共话最美乡愁,2023年侨村行研讨会举行
1月18日,打造“最美乡愁”中山读本·侨村行研讨交流会在中山市侨联举行,省、市专家共同观看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下称“2023年侨村行”)总结视频,并围绕此次采访成果展开交流,为侨乡发展建言献策。
侨村行系列报道自2022年启动以来,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唤起了中山华侨华人的思乡之情,成为推广大湾区“侨”文化的重要力量,也为“如何塑造‘最美乡愁’,发掘弘扬侨乡文化”提供了中山新样本。
2023年侨村行研讨会会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塑造“最美乡愁”侨乡文化新品牌
为贯彻落实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文化兴城”增添侨韵侨魂,2022年,中山市侨联谋划了“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
两年来,侨村行融合“侨”“学”“媒”三大力量,组建成超200人的综合工作队伍,深入火炬开发区、石岐街道、东区街道、南区街道、小榄镇、沙溪镇、黄圃镇、南朗街道、三乡镇9个镇街调研,采访报道了香山古城片区等30个村居,形成30期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报道,并探索延展和活化项目成果的新思路。
这封来自家乡、通过云端送达海内外的家书,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塑造了“最美乡愁”侨乡文化新品牌,书写了发掘和弘扬侨乡文化的中山样本。
2023年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起步仪式。
2023年侨村行采访活动走进6个镇街15个村居,挖掘侨村文化、讲述侨村故事、链接海外侨胞,引发中山海外侨胞强烈反响,持续书写最美乡愁中山样本,为海外侨胞寄出2023年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云上家书”。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2023年侨村行采用内外联动方式,多渠道推广“侨村”文化,在南方日报、南方+组合报道的同时,系列报道同步在中山市级、23镇街侨联公众号刊发,并在省、市对外传播平台刊播,成为2023年推广大湾区“侨”文化的重要力量。
2023年侨村行从城市原点香山古城出发,在三乡古鹤村的四通碑暂告一段落,正好对应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山岐澳古道的起点和终点。沿着这条200多公里的路程,2023年侨村行采访团队在一个个故事中看到侨村的“世界观”,看到“人文湾区”的魅力,看到“中国故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专家学者肯定侨村行宣传效果
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肯定了中山侨村行宣传效果。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说:“侨村行系列报道立意很好、站位很高、影响很广。我们深入到一个个侨村,细致研究侨村文化,并通过侨村这个小切口,以小见大,助力中山文化兴城事业。”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应龙。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他表示,每个侨村都是一部生动的历史,针对不同类型的村讲述不同的故事、展现不同的发展特色,同时通过大众化传播,依靠报纸、视频等传播形式,丰富宣传渠道,将传播和学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侨村故事呈现出来,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国雄表示,自己在参与侨村行采访活动过程中,十分关注侨村建筑。
“侨村行这种传播方式让人感觉很亲近,因为讲的是家乡的东西。这次采访活动也是中山侨务工作在利用地方侨资源服务国家大局。参与侨村行采访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侨村,通过侨村了解侨乡文化,给我们研究侨乡提供很好的样本。”张国雄说,“比如我喜欢看建筑,建筑造型、建筑装饰等,在走访中山侨村过程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乡村表达。”
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国雄。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广东《华夏》杂志总编辑刘迪生表示,侨乡文化是广东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亮点,文化的本质是历史。南方日报所推出的2023年侨村行报道版面做得很漂亮,版面内容和策划都很好。
2024年侨村行将走进20个侨村
“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被列入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计划,将在2022-2024年间,调研走访50个侨村,并以系列专题报道的形式广泛向海内外宣传。
今年,2024年侨村行采访活动将走进20个中山侨村,探访侨迹、书写侨村故事。现场,专家学者们对2024年侨村行采访活动如何开展提出建议。
张应龙建议,2024年侨村行采访活动要重视挖掘海外华侨华人更为看中的家乡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侨村行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通过挖掘本地侨的历史和本土文化色彩,画好两个同心圆,才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和传播,也是我们和海外华侨华人交流的重要方面,海外侨胞通过讲述家乡故事的文字、视频,看到他们小时候走过的街道、吃过的食物等,会唤起他们的乡愁。”张应龙说,“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侨民故事,把侨村发展讲述得更生动些。”
张国雄建议,2024年侨村行采访活动要重视用侨务工作服务国家话语体系。
“就是如何将海外中山侨胞更多凝聚起来,让他们有中山意识、有中山侨胞意识。广东的乡村振兴一定要做加法,把侨乡建成海外侨胞的精神家园。”他表示。
此外,他还提出,华侨华人在海外坚守中华传统文化要靠具体的载体,今年可以挖掘侨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迪生表示,希望2024年侨村行采访活动在做好侨乡宣传的同时,收集相关文化作品,用文学作品的力量促进乡愁。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建议,2024年侨村行采访要更加重视以下七个方面:从引侨到迎侨到利侨、从知侨到懂侨到颂侨、从土味到洋味到韵味、从华侨到华人到侨民、从联合到合作到整合、从物化到人化到美化、从传播到传承到传奇。
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胡波。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侨村要吸引海外华侨,这对中山城市名片的打造来说很重要,让更多乡村更美,进一步扩大宣传面、深入挖掘侨村故事,达到传承中华文化、塑造传奇的目的。”胡波说。
中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表示,今年是“风韵南粤·文化兴城侨村行”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收官之年,要进一步思考“侨村行”的意义,用侨文化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用更广泛的力量做好侨务工作、教育、学习,用地方实践服务国家话语,全力以赴办好2024年侨村行,让这封云端家书真正成为“最美乡愁”的中山读本。
中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志巍。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采写】南方+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视频】李姗恒 朱晓宇
【通讯员】董菁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