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托育照护是职场年轻父母的‘刚需’,越来越多年轻妈妈选择到月子中心坐月子,但更多家庭面临‘生不起’更‘养不起’的难题。”在惠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惠城代表团分组讨论中,市人大代表肖霜建议,要从群众需求出发,指导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有针对性的服务,推动开展儿童罕见病、孤独症等的筛查、诊疗与康复,解决群众生育、养育后顾之忧,进一步释放生育潜能。
支持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开设月子中心
“随着新生儿出生率的逐年下降,各公立妇幼保健机构亟需转型,主要是想延伸分娩上下游的产业,包括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但现有的政策不支持。”肖霜介绍,江苏、杭州等地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在开设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工作方面已经走在前面,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开设的月子中心、托育中心普遍有服务更专业、收费更合理等优势,希望惠州尽快出台相关支持性政策。”肖霜说。
与此同时,对于现有的月子中心、托育中心,因为缺乏行业标准,其服务标准、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肖霜建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从医疗项目、收费定价、医保支持等方面,推动惠州在月子中心、托育中心等生育养育支持政策制定和执行,不断改善优生优育全流程服务和精细化服务。
推动儿童罕见病、孤独症诊疗与康复
作为来自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肖霜一直关心关注儿童身心健康,今年还领衔提出《关于建设惠州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的建议》《关于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诊疗与康复一体化服务的建议》。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它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目前已知的罕见病约有7000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罕见病患者约占总人口数的3%~7%。”肖霜说,尽管惠州市政府在罕见病诊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医疗资源无法相对集中,以及缺乏对儿童罕见病的充分认知,许多患者仍然无法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为此,他建议,依托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现有的儿童神经系统罕见病专科,尽快成立惠州市儿童罕见病中心,增添相关设备,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牵头,抽调各医疗专家成立罕见病专家组,对惠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人员开展诊疗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建立惠州市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对罕见病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落实三级防治措施,推进出生缺陷防治。
“相比之下,儿童孤独症早已从若干年前的‘罕见病’变成现在的‘常见病’。”肖霜介绍,据统计,目前惠州已在残联系统登记在册的孤独症儿童约有5000人左右,但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的儿童则不足2000人。
为此,他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卫健、民政、教育、残联、医保、妇儿工委等多部门建立儿童孤独症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组建儿童孤独症筛查、诊疗与康复专家库,包括儿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医生、特殊教育专家等,在惠州区域内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诊疗与康复一体化服务工作,推动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让群众就医需求得到保障。
南方+记者 卢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