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GDP预计突破3万亿的背后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GDP预计突破3万亿元,广州又迎来一个高光时刻。

从曾经的“北上广深”,到“北上深广”,再到“北上深重广”,网上不乏广州“经济失速”“跌出一线城市”的质疑,让外界为广州的年终成绩捏一把汗。所幸,广州扛住了压力。

广州的“3万亿”,哪里不一样?时至势成,又该如何守位?

转段与突围

3万亿,是什么概念?

从全球坐标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发布的数据,广州GDP大约排在全球第12位,超过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相当于7个缅甸、14个柬埔寨。

从国内坐标看,城市竞合似乎不再满足于万亿之城,3万亿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分水岭。北京和上海早已突破4万亿,广州、深圳、重庆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其中广深肩负带领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任,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领域参与全球竞争。

02:10

广州GDP突破3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纵看发展,广州向上晋级,有三个重要节点:2010年,广州GDP首次突破万亿大关;随后用了8年的时间,迈上2万亿台阶;2023年国内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之际,大步跨过了3万亿的门槛。

过去一年,广州在产业格局赛道上“一路狂飙”: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逐渐成长为产业结构中的“中流砥柱”。

产业格局的厚积薄发,助力广州屡屡突破“天花板”,创造了一系列“高光时刻”。

横看对比,重庆、广州之后,苏州被寄予厚望,冲刺“3万亿”的目标。

下一梯队,成都早已凭借2.08万亿元成为内地第7个2万亿GDP城市。1月18日,武汉宣布2023年GDP有望突破2万亿元。加上尚未正式官宣的杭州,GDP前十强中的9个城市,都将正式进入2万亿时代。

万亿之城的竞争则更为激烈。2023年常州GDP突破1万亿,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后,江苏第五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事实上,从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烟台晋级的概率比常州还大,如今常州晋级,烟台基本就差一个官宣。

追兵都在奋力跑,广州必须跑得更快。

动能与活力

如此速度突破3万亿,广州掌握着哪些速度密码?

拆解3万亿元的背后,消费火“爆”大热、投资量质齐“升”、对外贸易走“俏”,“三驾马车”的作用清晰可见。

消费体现一个“爆”字。

“体育西路站到了。”一大波乘客涌出了地铁车厢,广州地铁3号线体育西路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除此以外,广州南站、白云机场从年头火到年尾,热门商圈人头攒动,演唱会一票难求……

城市的爆棚人气,为广州经济活力写下了生动注脚。去年初,广州立下的消费破万亿元的目标,仅用11个月就宣告完成。消费的火爆还从线下“燃烧”至线上:每100个淘宝带货主播就有20个来自广州,直播间每卖出100件商品就有超过30件是来自广州。第一大直播电商之城,广州名副其实。

聚焦品质消费、创新消费体验、持续打造消费热点,广州很落力很给力,也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巨大韧性和活力。

广州北京路商圈。

广州北京路商圈。

投资重在一个“稳”字。

2023年广州8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

在去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广州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均比上届大幅增长,仅50亿元以上项目就有21个之多。全球投资者持续加码,这是对广州投资信心最为有力的佐证。

信心和成绩背后,是广州各级政府部门“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自觉行动。今年以来,广州全力推动招引项目顺利开工;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完善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一个个“政策大礼包”,如同一份份真金白银的邀请函,展示了广州强大的投资吸引力。

外贸主打一个“韧”字。

“客户像流水一样,走一波又来一波”,第134届广交会,吸引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万名采购商,比上届增长53.4%。在“超多货品、超级人流”的带动下,不少采购商现场就签下大额订单,线下出口成交223亿美元。

第134届广交会三期,展馆内人来人往。

第134届广交会三期,展馆内人来人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广州外贸继续向好,广州港净增外贸航线7条,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开行中欧班列1026列、增长56.4%……

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优……“三驾马车”相辅相成,正向联动,“再造新广州”呼之欲出。

挑战与机遇

冲上3万亿的广州走到了新的关口。直面问题,广州迎难而上:

其一,“老大哥”要挑大梁。

作为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无法走“独善其身”之路。在新的城市竞合态势中,中心城市之间的合作,包括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之间的合作,正成为主要决定性因素。

2023年底,广东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广州都市圈范围划定:超3000万人的“大圈”,不再只限于“广佛”,协同发展的范围拓宽到肇庆、清远等更多城市。

周围小兄弟环绕,“老大哥”广州不仅要在圈内聚集发力,也要注重和深圳都市圈等多个城市圈的联动。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天然就是广州链接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桥头堡。广州要下好发展“先手棋”,南沙就是“棋眼”。

其二,“二次创业”仍需狠下功夫。

原有动能逐渐弱化,新的动能尚未成势,广州高质量发展亟须激活更强动力。

以汽车产业为例,过去,广州之所以“独当一面”,更多还是倚赖传统燃油车领域的优势。面临困境,广州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已成功培育出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两个造车新势力。尤其是广汽埃安,目前的估值已超过千亿,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仅次于比亚迪与特斯拉,并与后者一起并称新能源汽车的“BAT”。2023年1-11月,广州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足足增长了一倍。不过,广州的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速快,但体量仍然不够大,目前难以抵消燃油车的下滑份额。

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

位于广州番禺的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的生产线。

大刀阔斧,不在汽车制造领域,广州正将原来落后的产能逐步淘汰,并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产业的落地。过去的一年,广州制造业频繁“出圈”:芯粤能等项目建成投产、“广州造”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一飞冲天……谁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谁就抓住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广州还需要更多优质产业的加持。

其三,城市更新还要探“新”求变。

城市更新是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重中之重。城中村改造,是广州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一招。

近日《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获批,广州落地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并探索“房票”、出台全国首个城中村改造条例。城中村改造,广州又一次走在前列,但城市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更多的“广州智慧”。

总的来说,挑战一方面来自内部转型的压力,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广州的前路,步步皆挑战,也处处是机遇。

广州市民到珠江边公园扎帐篷露营,享受冬日暖阳时光。

广州市民到珠江边公园扎帐篷露营,享受冬日暖阳时光。

辛苦揾来自在食,繁华而不失真。广州创造的不止是3万亿,数字的背后是一种模式、一种可能、一种永不止歇的向上的精神。

正是这样的精神引领了广州城、广州人向最高的攀、向最好的干、向最优的比


参考文献:

南方+《闯过3万亿,广州了不起!》

央视新闻《“二次创业”,广州之“进”蕴含哪些深意?》

21世纪经济报道《GDP闯过3万亿大关,解码广州的“势”与“时”》

城市进化论《GDP被重庆超越,广州的短板在哪里?》

城市财经《广州、重庆双双迈入三万亿,第四城之争再起悬念》

国民经略《官宣!第四个3万亿城市,诞生了》

【话题研究员】 古嘉莹 邢泽鑫

策划】 曹斯 纪蓓 张西陆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