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率达74.89%!顺德发布2023年度中职教育质量报告

南方+ 记者

升学率74.89%、比上一年增加13.70%;升入本科院校人数205人,比上一年增加78人……佛山市顺德区发布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和本科的趋势持续扩大,去年全区12所中职学校均有毕业生考入本科院校,标志着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格局逐步形成。

2023年,梁銶琚职校有125名毕业生考入本科。资料图片

去年顺德“普职比”为58.24∶41.76

数据显示,2023年,顺德共有公办中职学校12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9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数为30125人。毕业生人数为9095人,与2022年相比减少了1044人,主要原因是受广东省中职学校减少面向社会人员招生政策变化影响。

2023年顺德区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26047人,其中中职教育招生数为10878人,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数为15169人,普职比为 58.24∶41.76,相比于2022年普职比59.8840.12,中职招生比例略有上升。

顺德中职学校共开设50个专业合计93个专业点,涉及12个专业大类,覆盖顺德区经济建设各个领域,服务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点数占比54.84%,学生数占比52.59%;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点数占比45.16%,学生数占比47.41%,基本契合顺德区经济产业发展结构需求。

其中,规模最大的专业要数装备制造大类,共有28个专业点数,占比达30.11%。其次则是财经商贸大类和电子与信息大类。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顺德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专业壁垒、实现专业群教育链共同面向产业链、岗位链、技术链、创新链,建设了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区级高水平专业群,8个区级培育专业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技能人才。

去年顺德新增了“智能化生产线安装与运维”等12个专业,停办了“房地产营销”等2个专业,通过专业动态调整,中职学校专业集群发展更聚焦,服务顺德产业能力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顺德以赛促教,赋能学生技能成才,441名学生获得236项佛山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一等奖占比66.10%;有454名学生共获得235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是佛山市获省一等奖的62.93%,名列佛山市五区之首;有22名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1项奖项,国赛获奖数占佛山一半。

升学率达74.89%,对口就业率80.92%

从“以就业为导向”到“就业与升学并重”,升学成为中职教育的新使命。对此,顺德中职学校开通国际合作开设“3+4”本科学习通道、与国内外高职院校开展三二分段学习和五年贯通人才培养、3+X证高职高考等形式,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升学成才平台。

去年,顺德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和本科的趋势持续扩大,共有6811人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占比74.89%,比2022年增加了607人。其中,升入高职院校6606人,升入本科院校205人,升本人数较2022年增加82人,占全省职教本科录取人数的18.5%;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学生中,主要通过职教高考(春季高考)录取升学,共有4745人;其次为贯通培养形式升学,共有1701人;五年一贯制升学人数有357人。

无

数据显示,去年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共有125名学生考上本科,较前年增加43人,位居各中职学校之首。此外,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均安职业技术学校升本人数均实现较大突破,较前年分别增加12人、11、10、8人。

就业方面,去年顺德中职学校2095名毕业生直接就业(含创业),直接就业(含创业)率23.03%;对口就业793人,对口就业率80.92%;毕业生平均起薪3114元/月,其中52人从事第一产业,占比5.31%。380人从事第二产业,占比38.78%;548人从事第三产业,占比55.92%,与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基本吻合。

此外,去年顺德中职师生获32项发明专利,获省级创新创业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毕业生严俊华、曾盛麟、刘念荣获佛山市首届职业教育“十大创新创业之星”。

应对多重挑战,纵深推进改革

报告同时分析了顺德中职教育发展遇到的多重挑战,包括中职教育经费投入下降、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与为本地产业服务、用科研理念解决职业教育痛点问题的意识不足等面临的挑战。

针对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报告建议,要通过政策引导、合作办学、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赠和赞助、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中职学校共构“血管”,自我造血,良性运作,多渠道推动职教发展。

当前,顺德各中职学校积极参与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全省五年贯通人才培养试点工作近9年,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年限、教学改革等层面开展了系列“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为高职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随着中职优秀毕业生走出顺德乃至佛山,对本地产业招聘适用好用人才带来一定困难,给中职教育服务地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对此,报告建议,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制。在顺德区教育局引导下,与头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发展中高职一体化教育,促进产业升级、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贯通一体化培养体系。

如何用高质量科研支撑顺德中职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建立科研协同机制,职教科研跨界性强,建立地方职教科研机构学术共同体,支持区职教科研机构、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学会社团共建一批职教科研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开展重大项目攻关,以高质量的科研产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南方+记者 蒋晓敏

无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