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特推】永乐大典仿真本

汕头市图书馆
+订阅

作者:(明)解缙等纂修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Z224/2720

馆藏地点:四楼古典文献阅览室

(温馨提示:该室图书仅可阅览不可外借)

《永乐大典》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也是人类最早的百科全书。它是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按《洪武正韵》编排,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七八千种古代图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语言、天文、地志、医卜、佛道、技艺等,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应用科学等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永乐大典》不仅是我国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永乐大典》采取以韵排序与按类部次相结合的编排方法,“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全书依照《洪武正韵》的韵目,每韵下分列单字,每一单字下首先详注该字音韵、训释和它的篆、隶、行、草、楷等各种书体和异体字,再将与该字有关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文异见、诗文词曲等各种资料分类汇集其下,将自古以来书籍中的有关资料整段,整篇,甚至整部抄入,并点明作者和出处,便于查考。这种编辑方法检索非常方便,查索者“因韵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射中鹄,开卷无所隐”。

原书开本宏大,单册高50.3 厘米、宽30 厘米, 每册约20 叶至50 叶,大多二卷一册,也有一卷一册、或多卷一册的。版框高约35.5 厘米、宽23.5 厘米,四周双边,大红口,红鱼尾,朱丝栏,皆系手绘。正文内容用一行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断句及标声符号则用红色小圆戳钤印。除标题首字用多种篆、隶、草体书写外,正文均以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手抄而成,端正整齐。插图式样和种类繁多,工致精美。每册采用包背装,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外用黄绢连脑包过装裱,书皮左上方贴长条黄绢镶蓝边书签,题“永乐大典××× 卷”,右上方贴一小方块黄绢边签,题韵目及本册次第,庄重美观,又便于查索。

《永乐大典》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令人遗憾的是,自明代修成后,原书多遭厄难,损毁殆尽,现仅发现副本四百余册八百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分散于八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余个公私藏家手中,对研究和利用造成一定困难。有鉴于此,在任继愈先生等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流散世界各地的《永乐大典》陆续通过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仿真影印出版。影印采用现代仿真技术,从版式、行款到用料、装帧等全仿明嘉靖副本,精工制作,几可乱真,国宝重光。截至2022年,已出版大陆所藏《永乐大典》164册,海外藏本69册。汕头市图书馆已入藏163册,并将持续关注和引进,以满足读者阅读、学习、研究、鉴赏之需。

整理/特藏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