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开始,为进一步普及绿美广东理念,践行生态文明,引领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桂城本土志愿服务特点,桂城街道河长办与团工委、志愿者联合会通力合作,推动河小青志愿服务以及“民间河长”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桂城街道爱水护水志愿服务项目(下文简称:爱水护水项目)以“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响应省委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落实南海区“推动志愿者群体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的工作要求。通过发动广大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参与,撬动社会力量,将巡河护河志愿服务常态化,形成“巡、查、导、宣”志愿者行动指引,并将巡护河志愿服务“潮美乡村”建设结合,设置特色的巡河路线、建设“水边导赏”资源库,打造青年志愿者参与巡护河志愿服务的实践平台。
三大妙招 亮出爱水护水“法宝”
创新打造“观光式巡河”模式
聚焦“潮美乡村”艺术乡建行动,开展“观光式巡河”志愿服务活动。由河小青导赏志愿者通过特定线路,带着青少年开展河道两岸的农村水环境治理以及艺术乡建等主题的研学活动,并在研学过程中加深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传承、城市发展成果的认识。“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了青少年保护桂城母亲河的意识,提升其参与巡河护河志愿服务的主动性。
深入建设巡护河实践平台
一是阵地辐射形成服务网格。基于桂城街道13个志愿V站,打造广大青年、志愿者接收保护水生态环境宣传志愿服务的“第一阵地”和参与巡护河志愿服务的实践平台。同时,各志愿V站辐射周边社区,结对社区,形成桂城巡护河志愿服务的“网格化”管理。二是阵地辐射扩大宣传影响。通过志愿V站开展爱水护水宣传工作,向属地公共场所的市民派发传单、实地宣讲。绿美桂城·卓越汽车治水志愿V站作为第一个启动的爱水护水治水阵地,是桂城独具特色的创新,实现“巡河知识装上车,巡河服务零距离”,未来将成为推动志愿治水的“移动堡垒”。
广泛扩大巡护河社会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不断加强维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人水和谐的理念,并通过网络传播、线下宣传等形式,不断将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桂城市民。制作《桂城巡河志愿者培训》教学视频,为巡河志愿者提供了标准化的课程,让巡河志愿者在巡河志愿服务开始前,可以通过线上视频教学+线下实践的形式提高巡河志愿者的专业性。
绿美桂城 志愿服务有实效
建立了志愿服务助力河长制建设工作机制
通过发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参与,全面推动河长制工作,打造碧溪“安全、清澈美丽”河岸环境。撬动社会力量,形成桂城巡河护河志愿服务常态化行动机制,深入社区开展“绿美桂城 爱水护水”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自2021年起,发动超4000人次志愿者开展了约350场次的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总巡查河道数1200条次,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在巡河期间,向至少1万人次的周边居民宣传爱水护水知识,提升群众自觉保护水生态的文明。
推动了青年参与志愿治水的常态化
桂城河小青志愿服务队自2020年建队,在桂城街道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已有3378名队员,建立起17支社区河小青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453000小时。队员有水务专业人士、资深巡河志愿者也有热心于保护桂城河涌环境的市民。
桂城河小青充分利用桂城志愿服务品牌的力量,不断深化桂城巡河护河的服务内涵,致力于扩大河长制工作的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参与度。结合桂城“清四乱”专项行动要求,常态化组织巡河活动并动员周边市民参与,对河道及其两岸进行全面排查,认真仔细观察河面、水体治理情况,河道“四乱”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及反馈。同时,青年志愿者通过向过往居民开展“护河”宣传教育,倡导公众担负起河道巡查员、宣传员、护水员的责任。
打造了巡护河志愿服务阵地
通过志愿治水活动,鼓励更多人参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特别是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将桂城13个志愿V站的功能进行再升级,将保护水生态环境宣传与阵地志愿服务结合,形成群众参与巡护河的参与机制。截至目前,各志愿V站共开展150场爱河护水宣传活动,并形成通过志愿V站爱水护水、巡护河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
形成了更广泛的社会治水影响力
一是做好宣传推广工作。通过省、市、区及镇街相关媒体的推送,发布过约138次相关报道信息,总体浏览量超16.6万次,内容涵盖了活动预告、活动回顾、典型人物宣传等。二是推出文化周边产品。制定桂城巡护河专属性的文化形象、产品主题系列周边,包括帆布袋、矿泉水、口罩等,既能提升青少年、巡河志愿者、参与市民的体验感,也使爱水护水的理念价值进行二次传播。
未来,桂城街道爱水护水志愿服务将继续以“绿美南海”工程为指导,充分结合“百千万工程”及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治水志愿服务活动体系,用实际行动打造美丽的河道风景线,让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水上南海”碧水清流贡献青春的汗水和志愿的力量。
来源:桂城团工委(通讯员:廖穗婷 林海全)
编辑:佛山新闻网 罗静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