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人大代表黄文辉:借力融合湾区资源,做好科技协同创新

南方+ 记者

▲点击图片阅读专题

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惠州要聚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突出抓应用牵引,推动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惠州计划今年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3800家,新建科技创新平台35家以上,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5名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团队15个以上。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形成科技协同创新态势,惠州如何做好科技协同创新这篇大文章?1月18日,惠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科鑫产业孵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辉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为惠州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03:40

惠州市人大代表黄文辉:借力融合湾区资源,做好科技协同创新

黄文辉建议,惠州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以及惠州成熟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信息化、数字化、AI等技术应用为抓手,共享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搭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便车,借力、融合,夯实惠州科技创新的基础。

在借力、融合之外,惠州也可延伸湾区产业链。黄文辉说,惠州可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把握惠州新一轮技术革新的发展契机,以“引进+本土消化转化”“湾区研发孵化+惠州产业化”等多种方式延伸湾区产业链;同时,借惠州“两大科学装置”“东江实验室”建设的契机,推动相关领域产业技术融合创新发展。

在吸引科技协同创新人才方面,黄文辉建议惠州实施更为开放的国际人才政策,在研究经费资助、个人税收、签证、户口、子女教育等方面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并且继续推行“揭榜挂帅”模式,吸收更多人才参与惠州创新、创业、就业及置业。

【采写】南方+记者 曾汉

【视频】南方+记者 梁维春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