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开放:M+“山鸣水应”展览|山水新思维

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
+订阅

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亚洲首间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全新专题展览“山鸣水应”将于2024年2月3日(星期六)起于南展厅向公众开放。

展览作品选自M+藏品系列,旨在探索在后工业时代日趋虚拟化的世界山水与人类的复杂联系。展览希望透过定期轮换展品,令作品之间能产生新的对话,并与博物馆外的大自然与城市环境有新的交流联系。

“山水”远远超越肉眼可见的风景,更构成国哲学思想和诗意想象的文化底蕴,启发了东亚上千年的水墨画传统。“山鸣水应”展览受此文化底蕴启发,又加以发扬,透过视觉艺术、流动影像、声音和设计及建筑范畴,重新想象我们与山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类型和媒介之间的呼应,剖析空间与时间、视觉与想象、短暂经验与永恒历史的共鸣。

▲李禹焕,《关系——镜之道》,2021/2022年,©Lee Ufan / ADAGP,Paris – SACK,Seoul,2024,“李禹焕”展览现场,2022年,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摄影:ShuNakagawa,图片由东京国立新美术馆提供

展览将展出郭鸿蔚、靳埭强、刘慧德、安娜·曼迪耶塔、唐家伟、王无邪、徐冰、杨诘苍和赵无极等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他们以风景为概念、主题和事物,在艺术和思想层面加以诠释演绎。此外,M+设计馆藏倒宫岛达男的招牌LED装置、以及刘窗、亚玛.金华和阮纯诗的大型录像装置,则唤起了当代城市和数码世界的新山水。展览亮点还包括一座雕塑花园,展出野口勇的镀锌钢雕塑,当还有由王嘉佳因应场地而制作的声音装置,为之画龙点睛。

展览分为九大主题,展出近130件作品,主题分别为“扩阔经典观看的方式宇宙观此岸彼岸体验时间光与声介入自然重新出发“通讯设备”

▲野口勇,《云峰》,1982至1983年/2020年©The Isamu Noguchi Foundation and Garden Museum, New York / ARS,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杨诘苍,《白描芥子园(十一日谈系列)》,2009至2014年,©杨诘苍,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王无邪,《天地情之十五》,2003年,©M+,香港,图片由M+提供

▲郭鸿蔚,《自然形式的图集 No. 23、25、34、69》,2017年,©郭鸿蔚,图片由M+提供

▲尼古拉斯·帕蒂,《水中倒影》,2022年,©尼古拉斯·帕蒂,鸣谢艺术家及豪瑟沃斯画廊,图片由M+提供

▲张照堂,《王船祭典》,1979年,©张照堂,图片由M+提供

▲宫岛达男,《Region No.43701–No.43900》,1998年,©宫岛达男,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提供

▲洪树群,《下午四时》,2016年,©洪树群,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亚玛·金华,《孔雀之墓》,2023年,©亚玛·金华,图片由M+提供

▲赵无极,《无题》,1969年,赵无极,©ProLitteris, Zurich,2023,图片由M+提供

▲吉冈德仁,《水方块》(局部),2002年,©吉冈德仁,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提供

▲朴铉基,《无题》,1987/2018年,©Park Hyunki Estate,图片由Park Hyunki Estate及Gallery Hyundai提供

▲TAKT PROJECT株式会社,《COMPOSITION》,2016年,© TAKT PROJECT Inc. 摄影:郑乐天,图片由M+提供

▲NTT DOCOMO株式会社、田中一雄、GK设计集团,手提电话,TZ-803型,1989年,©版权所有,图片由M+提供

“山鸣水应”展览为期两年,将定期轮换展品,展出国际上重要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流动影像创作者的作品。展览配合一连串公众节目以及M+戏院特别放映节目,将让观众在展厅外亲历山水的想象和感染力。

地址:

香港九龙博物馆道38号西九文化区M+

开放时间:

星期二至四及周末:10:00–18:00

星期五:10:00–22:00

星期一:休馆

公众假期如常开放,如有特别安排将另行公布。

2024年2月10日及11日(年初一及年初二)休馆;2月12日(星期一)维持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