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预计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万亿元,成为国内第五个晋升“3万亿俱乐部”的一线城市。
对于广州而言,能够迈过3万亿的门槛无疑值得庆贺,它不仅象征着广州在世界范围内城市能级的进一步提升,也代表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功能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生活在这里的1800万常住人口而言,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进步则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公共服务。
广州经济总量向上晋级之路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2010年借着举办亚运会的东风,广州首次跻身万亿俱乐部;随后在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喜庆中,广州经济总量闯过两万亿大关;2023年国内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之际,广州大步跨过了3万亿的门槛。
回望这段历程,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格局、把握住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时代红利是广州一路顺利晋级的重要原因,而未来城市经济总量继续向上攀升无疑也需要继续在国家新发展格局中担起重任,继续抓住新的时代红利。
3万亿从哪里来
从大的经济周期出发,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国内一线城市的广州也牢牢把握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一步步把经济总量提高至3万亿。
先看工业化。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广州规上工业总产值2.16万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约2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60%。
目前广州拥有 41 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工业总体规模、综合实力、质量效益等指标领跑全国。截至2022年,广州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878家,全市35个工业大类中有29个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其中,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5大行业的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特别是广州牢牢把握住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汽车市场大爆发的红利,在以广汽集团代表的整车企业带动下,全市汽车产业高歌猛进,2022年整车年产量已经超过310万辆,连续四年居全国城市之首,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正努力向下一个万亿目标冲刺。
而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市规划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建成区面积1380平方公里。相比200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的297.5平方公里,过去二十多年建成区扩大了4.6倍,对应的常住人口也从2000年的700万增长至2022年的1800多万。
不断扩张的城区和不断增长的人口迅速提高了对各种交通设施、市政设施、教科文卫资源、房地产等需求,最终汇聚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不断增长的驱动力。
广州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0年广州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为888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1亿,而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已经高达8600亿,创下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一万亿,两项数据都实现了十倍左右的增长。
特别是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提升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广州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0年广州房地产开发投资355亿,一手住宅年销售额209.63亿,而到了2022年广州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3400亿、一手住宅年销售额超过3000亿,增长幅度同样接近十倍。
未来的增长动力来源何处
在广州顺利迈过3万亿门槛之后,下一步城市经济继续发展依然需要紧紧抓住新的时代红利,而从中央近年来的战略部署看,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新能源革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所蕴含的发展机遇已经成为共识,当前处于“二次创业”阶段的广州完全有机会也有能力把握机遇,推动城市综合实力继续向更高目标迈进。
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方面,近年来广州把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产业规模和质量位于国家第一方阵。
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13%,相比2022年占比的12.6%,目前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还在不断提升,显示出广州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当前广州在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经围绕“算法、算力、数据”三大支柱打造了琶洲算法大赛和琶洲算法产业联盟,包括一批龙头科研平台和企业都加入其中,各方合力打造的“琶洲算谷”已经初步形成。
广州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布局也正在迎头赶上。在打造万亿智车之城的目标下,广州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已经加大力度,目前广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小鹏汽车广州智造基地、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等纷纷建成投产。广汽集团也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及节能汽车的占比,计划到“十四五”末期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5%,争取达到30%,到2030年占比将努力超过60%。
而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作为一直以来外来人口流入大市和首批提出“租售同权”的城市,广州在落实中央部署,逐步完善落户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领域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
去年7月份,广州市人社局发布《广州市差别化入户市外迁入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出降低黄埔、番禺等七个外围城区针对新就业青年群体的落户门槛,并且允许落户后再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将户口迁至中心城区。
同时,在去年以来新一轮城中村改造中,广州也提出配建保障性住房,重点解决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问题,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公租房3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
展望未来,广州在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要成为中心型世界城市,功能上要成为开放之城、海洋之城、枢纽之城、创新之城,如果未来十多年广州能够继续抓住新的时代红利,上述目标就一定有实现的那一天。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