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戈隆东
冰天雪地的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正因一场“年度之约”变得热闹起来。
当地时间1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当地时间1月15日晚,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在达沃斯拉开帷幕。此次年会将持续至19日,吸引了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位政界、商界、学界等各界代表参会。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年会并发表特别致辞,就重建信任、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出五点建议,备受关注。
(一)
世界经济论坛,又被称为“达沃斯论坛”,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是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及社会团体负责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之一。
当前,世界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联合国年初发布的《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利率居高不下、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国际贸易不振、气候灾难多发等对世界经济构成严峻挑战,而信贷紧缩和借贷成本上升将使提振经济更加困难。
根据联合国预测,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3年的2.7%降至2024年的2.4%。
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期待各国加强合作,采取有力有效的合作举措,共同破解世界经济堵点和难点。
(二)
加强国际合作,前提条件是“重建信任”。这正是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的主题,呼应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希冀。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新年伊始就看到巴以冲突影响外溢、红海危机日益加剧、俄乌局势依然胶着、半岛矛盾不断升级,分裂加剧、敌意上升、冲突激增正成为当前世界形势的主要特征。
可以说,当前全球弥漫的悲观主义情绪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重建对未来的信任至关重要。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论坛开幕前所说:“我们面对着一个分裂的世界和不断加剧的社会分化,这导致日益普遍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危机管理,而是要寻找当前问题的根源,共同建设更有希望的未来,从而重建对未来的信任。”
(三)
如何重建信任?
各方应当放下成见、弥合分歧,以诚相待、相向而行,团结一心共同破解信任赤字。
要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世界经济活力充分迸发出来。
主要经济体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加强政策信息透明和共享,协调好财政、货币政策目标、力度、节奏,更好汇聚世界经济增长合力。
主要发达国家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把控好政策外溢效应,避免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冲击。
此次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设定了四个议题,分别是在一个分裂的世界中实现安全与合作,为新时代创造增长和就业,人工智能的挑战,气候、自然和能源的长期战略。这些议题直击世界经济的堵点和难点,表明世界经济论坛日益意识到地缘冲突、大国博弈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消除政治分歧纳入经济论坛框架。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发挥建设性作用,凝聚国际共识,增强政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重建国际信任。
(四)
重建信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用不可或缺。
达沃斯论坛官方网站称,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挑战,仅凭一个国家或者国际组织无法解决。中国是全球事务的关键参与者,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创新等众多领域里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中国的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积极参与和展现出的开放、合作态度,无疑是各国与会者都渴望看到的,也是地缘政治及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和可依靠力量。
尽管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但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加大对制造业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投入,一系列提振经济的举措已开始发挥作用并显现成效。
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所说:“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三分之一,以这样的体量推进高水平开放,将对促进国际经贸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
(五)
习近平主席说过,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
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在“几十年来最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背景下”举行,期待与会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共同应对挑战作出贡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