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主流媒体如何高质量融合生产,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四则运算”思路是关键。“加”要从内容形式生动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方面入手,坚持年轻态思维守正创新;“减”则要迎合互联网传播生态化繁为简,减少传统套路,避免曲高和寡;“乘”指引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除”提示内容创作消除传播壁垒,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贴近受众。多维发力顺势而为,才能“提质增效”策划打造现象级、标杆性融媒体产品。
【关键词】年轻态 主旋律 音乐纪录片 加减乘除
迈进新征程,世界睁眼看中国。新时代对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形势下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主旋律宣传,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成为主流媒体发力探索的一道重要课题。
2022年,南方都市报、N视频充分发挥年轻态特色,开拓了“红色印记”+“青年唱作”的全新主题报道形式,推出了大湾区第一档原创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通过音乐创作、故事记录及原创演绎等,用音乐描绘山河锦绣、奋斗者追梦的时代画卷,记录中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温暖瞬间,礼赞新时代。该系列报道形式多、思路广、多角度、全覆盖,生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湾区发展成就,传播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神内涵,为主流媒体融合创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贡献了鲜活案例。
一、创新主题报道话语形式,减少晦涩感
面对传播格局和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主流媒体必须拥抱互联网氛围,打破内容形态的界限,改良话语表达的姿态,才能充分应对新的挑战。特别对于重大主题报道,更加需要避免俗套,突破思维定势,“加减法”并行。
以往一些传统的主旋律专题报道中,晦涩的语言和端正的模式给不少人留下空泛枯燥的刻板印象。要让舆论场上的主流声音不乏味,在报道中摒弃官话、套话、废话,贴地气地创新表达尤为关键。
作为献礼党的二十大的主旋律专题报道,《新时代旋律》从策划开始就走了一条大胆的创新路线——选题立足大湾区,开创原创音乐创作纪实的节目形式。坚持把“三贴近”原则运用到节目录制和音乐人创作的全过程,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把音乐词曲深度创作的灵感探寻过程记录成生动故事,既有深度对话,又有流行表达,深受年轻群体喜爱。节目梳理了建党百年征程中发生在大湾区的奋斗故事,通过青年音乐唱作人的第一视角,寻访与时代主题相关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感受发展成就背后的故事,引导年轻人以百年风雨历程的真实领悟和思考为灵感基础,大胆融合摇滚、说唱、电子等流行音乐形式,创作出新时代的旋律。
如第一篇章《续写春天的故事》中,节目邀请了深圳青年、说唱歌手章鱼作为本篇章的唱作人,用最流行的音乐形式述说年轻人对改革开放40多年奋斗史的深刻体会。章鱼作为深圳土生土长的95后青年,“听着《春天的故事》长大”,他说这首红歌对他影响颇深。但尽管耳熟能详,这首歌唱改革开放的红歌创作的背景他却不得而知。《新时代旋律》创新的体验式节目机制,正好能够让他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故事,激发创作灵感。
在节目组的引导下,他从这首歌词出发寻找灵感,深度对话《春天的故事》词作家蒋开儒老先生,通过跟老前辈的交流,他感知了当时老先生写下这首歌时的心路历程,被老一辈奋斗者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所打动。收获初步的启发,他联想到身边很多奋斗的榜样,进一步与同为深圳人的女科学家、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展开交流对话,一段段真诚的分享自然流露出她那一往无前深耕科研、“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也让章鱼得到了改革开放精神生动传神的注解。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奋斗者、见证者的故事,唱作人章鱼对深圳的发展与城市的活力有了更扎实的体会,他把收获沉淀成歌词表达,一首原创歌曲《续》问世。他用流行的说唱方式和年轻态的编曲风格,通过活泼押韵的歌词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还传递出年轻一代“续写新的春天故事”的决心。该篇章一经播出,年轻且有深度的作品不仅在音乐领域、高校领域引起一致好评和强烈反响,更渗透到各行各业,鼓舞了众多专业者、爱好者,纷纷以各自擅长的形式,讲述各自的新时代奋斗故事。
《新时代旋律》节目组不仅是制作者、传播者,更是连接者、发动者。节目以音乐创作为桥梁,带动大湾区青年交流,增强年轻群体对大湾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地方归属感、建设使命感以及家国情怀,进而以各自擅长的形式,深刻而鲜明地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未来之问,吹响开启新征程的号角。
在第四篇章《田野里的希望之歌》中,节目组还带唱作人喻寒一同深入基层“抓活鱼”,在乡村小学对话音乐教师郭湧腾,在田间果园对话致力乡村振兴的青年书记,亲身感受乡村美育教育改善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把所见所得创作成动人的爵士旋律,与乡村孩童们共同在田野上奏响希望之歌。
在第五篇章《熠熠农业梦》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参与到节目中,为童谣唱作人黄蜜提供灵感。该集播出后,不少华农学子深受鼓舞、深感共鸣,“新版《月光光》唱出了农业的变化发展,无人农场科技新,‘阿妈不用赶插秧’,这一变化背后,是无数农业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热爱,身为华农学子,更应肩负重任,立志强农兴农、践行知农爱农,把熠熠农业梦传唱下去”……如此积极向上的评论声音在全网频频出现。
节目十个篇章十大主题,其创新之处在于不仅通过人物故事展现时代精神,还让故事嵌套故事,设置体验互动,呈现年轻人与新时代主旋律交流碰撞的火花,并以纪录片、音乐MV等多种形式激发观众共鸣,从而融会年轻态传播思维做“加法”。同时,也跳脱出传统的纪录片形式,迎合互联网受众口味,舍弃访谈主持、旁白串讲等功能角色,强调唱作人的第一视角,其既是体验官,又是讲述人,还是创作者,以亲和力冲淡了主题宣传的说教感,巧妙地做了“减法”。
二、技术赋能融媒体产品升级,增加交互性
媒体融合是一场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转型,优质的主旋律专题报道扩大融合传播效应,离不开技术“加法”。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感知,强化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应用,才能为全媒体传播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优质内容多维触达,产生更大影响力。
《新时代旋律》系列不仅把交互体验体现在内容创新方面,更在丰富产品交互形态上下足功夫。节目播出期间同步上线《新时代旋律》网页H5,搭建了一个受众的交互平台,充分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运用Lottie动画+SVG热区解决方案,利用swiper滑动+rem屏幕适配方案进行动态变换,兼容PC+平板+手机多场景播放,以达到最优显示效果,不仅承载图文、视频、音频,还加强了画面人物立体感和交互体验。同时,用户滑动浏览不同主题版块,自动播放对应的背景音乐,进入沉浸式视听体验,仿佛走进一间极具趣味的故事展馆,又能在一张可视化电子音乐专辑中随意点播,新鲜感十足。
同时,网页H5以“声音”为抓手,打造身临其境的用户体验。在各个篇章的采编过程中兼顾多个场景的声音采集、声音集成、音频混缩,与音乐编曲巧妙结合,从细节处入手引导受众“聆听”百年来国家建设、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当中有“春天的故事”这样的时代之声,有“零碳源”技术、高科技无人农机等创造历史之声,有运动员为国争光而大汗淋漓的喘息声,有风吹稻浪中无人农机运转的马达声,有火箭发射激动人心的倒数声,有“开山第一炮”在蛇口的爆炸声……通过一系列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音频处理,让声音体验成为交互中的一大亮点,专题报道与音乐艺术的跨界融合出新出彩,引发刷屏式传播和强烈共鸣,充分点题“新时代旋律”。
新媒体不仅要给人看,更要让人用,紧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技术促进融合,才能打造传播新优势。《新时代旋律》是在传统声画传播的基础上做技术“加法”,以交互体验实现主流价值有效抵达的一次成功尝试。
三、多维触达受众圈层,“乘”势融合传播
精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不仅要在深入人心、可亲可近上下功夫,还要着眼高质高效、强化融合传播,在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上发力,打造全方位、多场景、立体化传播矩阵。
自2022年3月份上线以来,《新时代旋律》已推出10集纪录片、近40条短视频,高站位、强号召,充分链接各界创作力量,集思广益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其间,不仅借助现代丰富的传播渠道,以丰富的图片、视频、音频结合文字报道,形成视听一体的“全媒体”产品,还用足用好本土资源,积极发挥N视频的年轻态传播优势,善用互联网思维形成宣发节奏,借助名人大咖的带动作用,共创共推。在多个节点高频推出视频、条漫、创意图文、报纸专栏、海报等多种形态产品;围绕选题发起具有网感的传播话题,#解锁用故事写歌新玩法#、#老师这是为你写的歌#、#这18个新职业有你期望的工作吗#、#稻田地里的天籁童声#、#电竞青年力量#、#元气00后喊你来运动#等话题阅读量总计超过1.6亿,多次登上微博全国、同城热搜榜单;优质内容更吸引各级地市的相关部门、高校官方宣传平台和各大媒体推荐。同时也靠大靠强借梯登高,全系列得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持,在视野频道上设立《新时代旋律》专栏,让产品覆盖更广;还向外向上联动发布,在广东宣讲、微博纪录片频道、腾讯纪录片频道、哔哩哔哩、主流音乐平台等同步上线……多渠道打出组合拳,扩大传播力。
在传播热潮之下,节目组还乘势而上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于2022年9月发起“潮起大湾区,唱响新时代”线下展演活动和“见证新时代”摄影展。一首首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登上大湾区广州、珠海、佛山等城市地标舞台,一幅幅生动记录人民幸福生活和时代发展重大节点的图像作品落地展出。同时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扩大声势,效果卓著。还邀请湾区知名歌手汤宝如、苏妙玲,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苏丹丹,旅行大V何颖诗等为活动发声助威,“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节目,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时代发展中的文化烙印更加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要求主流媒体特别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出一大批在海内外传播广、影响大的精品力作。在此方面,《新时代旋律》以“共情点”为抓手展开对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如第五篇章《不变的爱国心》中,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支持协助下,节目组与澳门青年唱作人黎翰澄一起走访澳门的叶挺故居、镜湖医院等地,与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澳门历史教育学会会长林发钦教授深入交流,从中深入了解了一段关于澳门抗战的往事。
林发钦告诉黎翰澄,如今自己和团队成员正积极开展口述史研究,抢救一代人的记忆。不变的爱国心依然为当代澳门人所延续,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让澳门青年、唱作人黎翰澄有感而发,“我希望这首歌是过去和现在的一个连接。很多人都是通过《七子之歌》认识澳门的,我想把这个精神延续下去,创作一首《七子新歌》……”像这样的案例,在《新时代旋律》中还有很多,以高情感浓度、强时代共鸣的主题引导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及学者们“发声”,在海外平台传播,引起海外受众关注,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实、传得更远。《七子新歌》还作为澳门地区的代表歌曲,在2022年10月1日登上共青团中央第六届网络青晚;并在澳门当地庆祝澳门回归23周年文艺汇演中再登舞台,以音乐为载体,出新出彩地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线上多形式,线下多场景,《新时代旋律》多维触达受众,并构建起“内向式”外宣渠道,是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的一个成功典范。
四、以脚步累积内容厚度,“除”去文风壁垒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个体的力量再小,凝聚起来也能创造平凡中的不凡。“新时代”一词,说来宏大,凝练着一个国家光辉奋斗历程,眺望着宽广无垠的命运共同体未来;“新时代”一词,落在每个平凡的中国人肩上,又归于点滴日常,指引着每个人在一方岗位恪尽职守、敢于担当。于是,在镜头下,我们见证,我们思考。
作为主流媒体,在合理运用“加减乘除”做强内容、做大声势外,还需注意摒除主题报道“下不来”的盲区,坚持“三贴近”原则,践行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镜头积极面向一线基层,聚焦普通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用自然、平实、朴素的画面以小见大。如第十篇章《爱您,我的老师》中,镜头聚焦三位平凡而特别的人民教师,他们分别是大学思政课的老师、乡村美育教育的志愿者老师、特殊教育的85后教师,通过他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以点带面地呈现人民教师们在高教、职教、幼教、特教、基础教育等不同岗位的师者品质,展现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良好风貌: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特别在唱作人、大学生李柏龙与特殊教育老师林伟明交流过程中,他发现林老师手背上、胳膊上有不少牙印和抓痕……林伟明老师笑称,手上的不是疤,而是“勋章”……“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亮。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在这片漆黑的夜空中去发现他们、帮助他们发光发亮。”林伟明老师说,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也是孩子们的朋友或家人。这一细节的捕捉,成为篇章最感人的传播亮点。
平实的语言、充沛的情感,拥有“走心的力量”,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讲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故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整个系列,节目组蹲点调研、采访报道,既是记录历史,更是瞩目未来。
五、结语
《新时代旋律》节目立足于国际传播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多元化的叙事构建和多维度的融合传播,报道既能传递中国政府、组织、企业的声音,又能发出普通民众的心声。专题的主角,既是政府机构、权威专家,也可以是普罗大众。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内外受众听到来自中国的完整声音,才能全方位地构建中国形象。
“四则运算”助力该系列融会创新,成为年轻态传播爆款,每集的基调都是温情、有力量的,通过不同的小故事折射中国的不同侧面,用建设性叙事凝聚共同价值,在人性的光辉中折射出新时代,砥砺青年奏响奋斗颂歌。每个故事也可拆分出多个短视频传播点,这种灵活的叙事结构,适应了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诉求,引领社群共创时代强音。传播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神内涵,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贡献了鲜活案例。
节目以高站位、强号召,体现了主流媒体为实现正能量、主旋律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不懈追求与执着努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所创造的伟大历史奇迹和巨大社会进步,砥砺青春之“我”,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青春之歌”,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者:
危艺 南方都市报社编导、《新时代旋律》栏目负责人
李冠祺 南方都市报社品牌运营部副主任
南方传媒研究 2023年第5期 总第104期
欢迎订阅《南方传媒研究》
本刊邮发代号:46-582
本刊唯一投稿、合作邮箱:
nfcmyj@163.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