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海南省美丽港湾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在海口召开。记者从发布会获悉,2023年度海南省美丽海湾评选结果出炉,三亚海棠湾、昌江棋子湾、东方感城港湾成功获评,入选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海口湾和三亚湾自动获评。海南五大海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对海南美丽海湾建设与保护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据介绍,经调研及反复论证,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将海南岸线划分为58个海湾地理单元。在“十四五”期间,计划重点推进21个海湾地理单元步入美丽海湾的行列,其中8个湾纳入国家规划。此外,海南省还结合海湾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湾区发展定位,量身定制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一湾一策”,系统推进陆海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修复目前,沿海各市县已全部完成了“一湾一策”的制定工作。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这是美丽海湾建设的目标。海南的58个海湾就像是镶嵌在海南岛上的58颗宝石,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它们擦得更亮,让它们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蓝色名片。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邸伟杰表示。
据介绍,2023年8月,海口湾、三亚湾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这是海南省海湾首次入选国家优秀案例,引起社会各界在海湾保护与建设上的高度关注和极大热情。2023年9月,海南省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海南省美丽海湾”申报和评选,沿海5个市县的7个海湾参加评选。其中三亚海棠湾、昌江棋子湾、东方感城港湾经过初审、专家评审、现场考核、厅局会审、社会公示等环节,于近日被评为2023年度海南省美丽海湾。
邸伟杰介绍,海南五大美丽海湾各具特色,“各美其美”。
海口湾秉持“自然·共生·未来”理念,坚持控污净海、畅通工程,提升亲海空间品质,打造了“椰风海韵,湾城融通”的美丽海湾景观。
海口湾。
三亚湾和海棠湾是著名的城市会客厅,坚持“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两山”转化成果显著。
三亚湾。
海棠湾。
东方感城港湾拥有2000年的发展历史,朝着农旅文融合发展方向迈进,打造“海湾—河流—湖库—乡村文化融合一体的生命景观线”。
感城港湾。
昌江棋子湾林海一体,碧波荡漾,积极开展“无塑海洋”行动,建立渔船打捞垃圾首个试点,为海洋垃圾多元共治贡献昌江模式。
棋子湾。
●南方+对话:如何管控岸线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修复?
海南省美丽港湾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就美丽海湾评选的指标进行提问。
●南方+记者:岸线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修复是在美丽海湾的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开展美丽海湾评选的重要指标,请问对岸线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修复如何管控?
●朱耀强(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海域海岛管理处处长):
海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在管控海岸带空间资源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两空间内部一红线”近岸海域总体布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对近岸海域开发保护功能进行引导,推动形成沿海区域发展新局面。“两空间”包括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开发利用空间,“一红线”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二是强化岸段综合保护利用。坚守生态优先原则,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施海岸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划定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3类功能岸线。研究制定《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实施细则》《海南省自然岸线占用补偿办法(试行)》《沿海市、县、自治县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2025年)》,统筹海岸带和岸线的保护与利用,确保自然岸线不减少、功能不降低。
三是基本形成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格局。印发实施《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以及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与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一心一环多点多廊”的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印发《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意见》,夯实我省生态修复制度基础。坚持陆海统筹,大力推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我省自贸港建设生态屏障。
四是稳步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意见》《海南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工作方案(2021 -2025年)》,开展近岸生态趋势性监测、赤潮和绿潮灾害预警监测、重大用海项目监管监测,以及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和预警监测。
南方+驻海南记者 赵威
实习生 吴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