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闯过3万亿的关口,广州站在新的起点,奋发有为“二次创业”再出发。区域发展,向何处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座挑大梁的经济大市,必然有着“勇挑重任”的区域排头兵。
回首过去一年,作为广州的经济引擎、中心大区,天河既是稳经济的主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占据“位势之要”,这里是广州的区域强心脏——处于“三脉”“三轴”“三核”战略布局的重要链接点、枢纽点,天河同时拥有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和国家级高新区,近年又获得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期货交易所等国字号平台的重磅加持。
勇担发展之责,经济大区主动扛起大区担当——全力以赴拼经济,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强区和广州市唯一的GDP“六千亿区”,天河承压前行,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成色十足。
奋力争先进位 ,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天河坚定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天河全域空间持续优化、能级不断跃升、纵深有效拓展,多点支撑、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逐步成型。
立足幸福民生,高品质城区积尺寸之功——天河医疗教育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第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天河CBD,一家家企业扎根、成长壮大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在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发展加速度“肉眼可见”;在国际创新节上,“最强大脑”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最强智造”2112 工园等一系列新布局首次揭晓,勾勒出天河产业与创新“共振”的发展蓝图。
起而行之,实干为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天河承压前行。在新的发展方位,承担着“中心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区该如何落子布局,又该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经济增长的接续动力?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勇当尖兵”,是广州市委赋予天河的使命任务。
站在全局的纬度,理解天河的使命:如何发挥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动力源作用?天河的定位更高、任务更重。
尖兵,意味着要有硬担当。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天河要担起使命,还要带头强信心,代表广州与全国先进城区竞标争先。
天河将强化“进”的态势。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强化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做优做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奋力打造大湾区创新策源、产业高地、服务枢纽。
尖兵,意味着要有硬支撑。以自身强带动全市强、支撑全局好,以天河之“稳”服务广州之“稳”,以天河之“进”支撑广州之“进”,扎实做好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两篇“文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天河将筑牢“进”的基石,抓重点产业强筋骨,抓发展平台拓空间,抓市场主体添活力,抓重点项目增后劲,抓政策供给强信心,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万亿级商圈、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十亿级税收楼宇,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尖兵,意味着要有硬实力。天河将充分发挥重大发展平台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牵引性、示范性作用,不断放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积蓄“进”的动能,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探路先行。
谋精准之策、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近期,天河以“六个奋发有为”为高质量发展征途明确“路线图”。
勇当尖兵,时不我待。当下的天河,正处在动力转换期、优势再造期、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朝着新目标,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排头兵责无旁贷。
二次创业,昂首奋进。天河当先,更上层楼。
评论员 郭苏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